[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1486.3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生;邓春云;王耀文;刘金泽;张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诗非 |
地址: | 15006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冷却液 液位传感单元 液位检测装置 限流单元 正向导通 信号生成单元 高电平信号 液位检测 液位 汽车电子技术 低电平信号 串联回路 反向导通 工作电源 检测结果 液位判断 泄放 压降 通电 检测 | ||
一种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当方波信号生成单元生成高电平信号时,该高电平信号依次经DC/AC转换单元、限流单元和正向导通单元为液位传感单元LT提供液位检测用工作电源,通电后的液位传感单元LT对汽车冷却液的液位进行检测。当方波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低电平信号时,液位传感单元LT完成液位检测,液位传感单元LT上的压降经由反向导通单元、限流单元和正向导通单元构成的串联回路进行泄放。液位判断单元用于根据限流单元与正向导通单元的公共端的信号来判断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是否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位检测装置,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汽车发动机能够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运转,需要对汽车冷却液的液位进行实时检测,以避免因汽车冷却液的液位过低而导致汽车发动机的水温过高,汽车系统机件损坏。
现有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均采用液位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液位传感器近似等效为阻容器件,在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正常和过低两种状态下,其阻抗有着明显的差别。
现有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采用检测电路与液位传感器配合工作。现有的检测电路通常由分压电阻、RC低通滤波电路和钳位保护电路等构成。在长时间工作的条件下,与这种检测电路配合工作的液位传感器,其阻抗参数会在汽车冷却液的液位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现有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电路、液位传感单元LT和液位判断单元;
检测电路包括方波信号生成单元、DC/AC转换单元、限流单元、正向导通单元和反向导通单元;
当方波信号生成单元生成高电平信号时,该高电平信号依次经DC/AC转换单元、限流单元和正向导通单元为液位传感单元LT提供液位检测用工作电源,通电后的液位传感单元LT对汽车冷却液的液位进行检测;
当方波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低电平信号时,液位传感单元LT完成液位检测,液位传感单元LT上的压降经由反向导通单元、限流单元和正向导通单元构成的串联回路进行泄放;
液位判断单元用于根据限流单元与正向导通单元的公共端的信号来判断汽车冷却液的液位是否正常。
作为优选的是,液位判断单元采用MCU单元来实现,液位判断单元还用于为方波信号生成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作为优选的是,方波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和电压源VCC;
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MCU单元的PWM信号输出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电阻R2的第一端和三极管的基极B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和三极管的发射极E均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C经电阻R3与电压源VCC相连;
三极管与电阻R3的公共端为方波信号生成单元的方波信号输出端。
作为优选的是,DC/AC转换单元为电容C1,限流单元为电阻R4、正向导通单元和反向导通单元分别为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出端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电阻R4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电阻R4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均与液位传感单元LT相连。
作为优选的是,当限流单元与正向导通单元的公共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时,液位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汽车冷却液处于低液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4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