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睾丸损伤相关差异性内源性标志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40719.8 | 申请日: | 201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林;崔媛;李文涛;于文莲;李海山;徐宝梁;宋乃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刘俊玲 |
| 地址: | 10012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睾丸损伤 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内源性 筛选 二十二碳六烯酸 显著性差异 检测试剂 乙酰肉碱 睾丸组织 等差 差异性 灵敏性 亚油酸 棕榈酸 病理 异性 制备 应用 损伤 预防 表现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睾丸损伤生物标志物,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L‑乙酰肉碱(L‑Acetylcarnitine)或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差异性内源性标志物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睾丸损伤标志物组合物在制备睾丸损伤检测试剂中的应用,以及睾丸损伤标志物的筛选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筛选出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睾丸损伤生物标志物,所述标志物可以在睾丸组织病理尚未出现明显损伤的情况下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能够更好的用于睾丸损伤的预防和发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尤其涉及一种与睾丸损伤相关的差异性内源性标志 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在检测睾丸损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睾丸的主要功能是生精作用和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等, 近年来,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主要是因为睾丸已经成为毒性物质损害的主 要靶器官。由于睾丸的功能受损是一个隐蔽而长期的过程,只有出现病理和生理的变化才能 判断睾丸受到损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或胎儿期性腺发育时期睾丸发育受到干扰,直接造成 男性生殖功能异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发现睾丸损伤的研究方法,目前亟需我们建 立一种能够早期、准确的睾丸损伤评价方法,以弥补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自身生理病理状态和生物体对外源性物质的生化效应的有力手段, 它所关注的是代谢通路中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代谢组学应用核磁共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平台来检测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可以跨过广泛的生 化通路,强调毒性作用机制并鉴定出睾丸毒性的潜在生物标识物。
因此,有必要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睾丸损伤生物,使睾丸损伤的发现较现有检测方法 提前,能够更好地用于睾丸损伤的预防和发现,可以提前进行相关治疗,弥补现有检测方法 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睾丸损伤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用于睾丸损伤的预防 和发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睾丸损伤标志物组合物在制备睾丸损伤检测试剂中 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选睾丸损伤标志物的方法及其筛选模型的建立方 法,能够筛选出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睾丸损伤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如下: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睾丸损伤生物标志物,它是以下代谢物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物: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L-乙酰肉碱 (L-Acetylcarnitine)或棕榈酸(Palmitic acid);具体的组合物可以是: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组合物,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和L-乙酰肉碱(L-Acetylcarnitine)的组合物,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的组合物,
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L-乙酰肉碱(L-Acetylcarnitine)的组合物,
L-乙酰肉碱(L-Acetylcarnitine)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的组合物,
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