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8614.9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田执祥;杨广庆;刘庆强;闫绳健;刘传国;牛锋;孙国庆;李杰;韩道勇;胡建斌;付忠锋;石宗峰;柴琦龙;左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工格栅加筋 土工包 土体 预应力锚索 土工格栅 防落石 框架梁 落石 填筑 固定整体结构 抗冲击能力 生态 方便施工 结构稳定 上下两层 施工成本 施工工艺 施工周期 土体结构 压入 施工 冲击力 地基 吸收 | ||
1.一种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逐层填筑的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顶层的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顶部设置有框架梁(8)和竖向贯穿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的预应力锚索(2),预应力锚索(2)呈矩形阵列分布,预应力锚索(2)的下端插入地基内;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包括铺设在底部的土工格栅(3),土工格栅(3)中间填充有压实土体(9),土工格栅(3)两端向上返包有土工包袋(4),返包部分的土工格栅(3)与上层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的土工格栅(3)通过横截面呈椭圆形的连接棒(6)连接,所述返包部分的土工格栅(3)端部通过U形钉(7)将其与上层土工格栅(3)一起固定在压实土体(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包袋(4)沿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长度方向连续层叠码砌,靠近山体侧A的土工包袋(4)码砌2-3排,靠近道路侧B的土工包袋(4)码砌一排,土工包袋(4)错缝码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3)为HDPE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包袋(4)内填充有种植土和草籽的混合物。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铺设土工格栅(3)并在其两侧码砌土工包袋(4);
S2:在两侧码砌的土工包袋(4)之间填土,并压实形成压实土体(9);
S3:返包土工格栅(3),并将土工格栅(3)两端与上一层土工格栅(3)通过连接棒(6)连接,再通过U型钉(7)固定于压实土体(9)上;
S4:依照步骤S1-S3逐层填筑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至设计标高;
S5:预应力锚索(2)施工;
S6:框架梁(8)施工,对应力锚索(2)进行预应力张拉并锁定,完成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建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过程为:地基处理、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3)和码砌土工包袋(4),土工格栅(3)的拉伸方向与土堤的延伸方向垂直,土工格栅(3)拉伸方向的长度为该层土工格栅加筋土体(1)宽度和两端返包长度之和,土工包袋(4)沿土堤坡面边缘位置交错层叠码砌,靠近山体侧A码放2-3排土工包袋(4),靠近道路侧B码放一排土工包袋(4),码砌好的土工包袋(4)利用夯机夯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两侧土工包袋(4)之间填土并碾压至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两侧土工包袋(4)之间填土形成压实土体(9),压实土体(9)顶面与土工包袋(4)顶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过程为:将铺设的土工格栅(3)两端的预留部分反向包裹土工包袋(4),并将土工格栅(3)两端与上层土工格栅(3)通过连接棒(6)连接,并将其通过U型钉(7)固定在压实土体(9)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过程为:测位钻孔、插预应力锚索(2)并清孔、注浆,预应力锚索(2)在土堤内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土堤顶面指定位置利用钻孔设备向下钻孔至地基面以下3-5 m,钻孔完毕后向孔内插入预应力锚索(2),并利用注浆泵和注浆管向孔内灌注水泥浆,在注浆之前向孔内注入清水进行清孔作业,注浆完成后待水泥浆硬化至设计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落石柔性生态土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过程为:在土堤顶面施工框架梁(8),框架梁(8)采用混凝土砌体,混凝土砌体呈矩形网状结构,预应力锚索(2)的索头砌筑在矩形网状结构框架梁(8)的交点处,待框架梁(8)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预应力锚索(2)进行预应力张拉并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86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