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7934.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福;石砚;邢志涛;程康;夏通;何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54 | 分类号: | B65D90/5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开箱 装置 使用方法 | ||
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包括旋锁和锁门装置支架,旋锁包括旋锁把手、旋锁锁钩、旋锁导杆、旋锁导座、旋锁限位块、旋锁复位弹簧、旋锁限位板和旋锁开关装置,旋锁导座后端面上设有旋锁导槽,旋锁导座固定在锁门装置支架上;旋锁导杆套装在旋锁导座的圆套内,旋锁锁钩与旋锁导杆后端连接,旋锁把手与旋锁锁钩相连;旋锁限位块和旋锁限位板安装在旋锁限位块前面;所述旋锁复位弹簧一端连在旋锁导杆上,另一端连在锁门装置支架上;旋锁开关装置固定在锁门装置支架上。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装箱技术领域,与其涉及集装箱箱门打开锁固装置,用于将打开的集装箱箱门锁固。
背景技术
集装箱已在广泛领域应用。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在集装箱端门打开后,一般采用将套在锁杆上的绳套套在钩子上的办法固定箱门。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当绳套损坏或丢失时,无法固定车门;在集装箱翻卸机中,需将钩子设在设备上,当集装箱翻转时,过紧的绳套会因集装箱的串动导致拉损,过松的绳套又易脱落;另绳套无法给出箱门打开信号。
因此开发一种能简单可靠的将集装箱端门打开后锁定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能将打开后的集装箱箱门简单、可靠地固定,并给出位置信号的装置,用于替代用绳套固定打开的箱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包括旋锁和锁门装置支架,锁门装置支架支撑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锁包括旋锁把手、旋锁锁钩、旋锁导杆、旋锁导座、旋锁限位块、旋锁复位弹簧、旋锁感触板和旋锁开关装置,所述旋锁导座是一个圆套,旋锁导座后端面上设有旋锁导槽,旋锁导槽是在旋锁导座后端面下凹的槽,下凹的槽与旋锁锁钩的杆相配合,旋锁导座固定在锁门装置支架上;所述旋锁导杆是直杆,旋锁导杆套装在旋锁导座的圆套内,旋锁导杆前端伸出旋锁导座外,旋锁导杆与旋锁导座之间滑动配合,能在旋锁导座的圆套内轴向滑动及周向旋转;所述旋锁锁钩是一个‘L’型杆,旋锁锁钩长杆的端部与旋锁导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旋锁把手是一个“U”型杆,“U”型的两个竖杆一长一短,旋锁把手的短杆端部固定连接在旋锁锁钩长杆的中部,旋锁把手的长杆中部固定连接在旋锁锁钩长杆的端部;所述锁门装置支架上设有复位弹簧安装架,复位弹簧安装架位于与旋锁把手的长杆的端部对应处;所述旋锁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旋锁导杆前端;所述旋锁感触板是一平板,旋锁感触板安装在旋锁限位块前面,旋锁在起始位置时旋锁感触板为长边水平,旋锁感触板不与旋锁开关装置相对;所述旋锁复位弹簧一端连在旋锁把手长杆的端部,另一端连在锁门装置支架的复位弹簧安装架上;所述旋锁开关装置是电开关装置,旋锁开关装置固定在锁门装置支架上,位于与旋锁限位板对应处,旋锁开关装置与电源相连。
本发明所述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锁导座后端面上的旋锁导槽为四个,相邻两个旋锁导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本发明所述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锁开关装置是感应开关或触碰开关。
本发明所述一种集装箱打开箱门的锁固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集装箱打开箱门锁固装置的原始位置为:旋锁锁钩处于向上的位置,旋锁锁钩的长杆置于旋锁导座上的旋锁导槽垂直位置上的导槽内,复位弹簧拉紧,旋锁处于固定状态;
2)当集装箱到达后,人工打开集装箱门,人工手动拉开旋锁把手,使旋锁导杆在旋锁导座内轴向向后滑动,当旋锁锁钩脱离旋锁导座上的导槽,旋锁锁钩超过集装箱门后,人工将旋锁把手周向旋转90°,并推送旋锁锁钩进入同原位置成90°的另一个旋锁导座上的旋锁导槽内,旋锁锁钩勾住集装箱门,复位弹簧拉紧旋锁,使旋锁锁钩同集装箱门贴紧,集装箱门处于旋锁锁钩与锁门装置支架之间的空间内,保持处于打开位置;
3)此时,连接在旋锁导杆端的旋锁限位板也旋转90°,与旋锁开关装置对应,通过旋锁开关装置给出集装箱箱门锁固完成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膨胀式乙二醇锑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机器人检测的自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