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7910.7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9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兰;肖丁天;王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5/04;B01F5/20;B01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气体 溶胶 发生器 | ||
1.一种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沌旋流混合器(1)、射流器(2)、支撑柱(44)、底座(45),混沌旋流混合器(1)、射流器(2)同轴连通;混沌旋流混合器(1)通过支撑柱(44)固定设置在底座(45)上;
混沌旋流混合器(1)包括高速氮气喷管(3)、甲醇蒸汽流内腔(4)、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渐缩加速喷管(6)、防吸尘罩(7)、氮气管(29)、甲醇蒸汽管(32)、混合室(50)、原始气固混合流输入管(51),
混合室(50)设置在混沌旋流混合器(1)的后半段,高速氮气喷管(3)固定设置在混沌旋流混合器(1)的中心轴上且高速氮气喷管(3)的进气端延伸至混沌旋流混合器(1)外,氮气管(29)与高速氮气喷管(3)的进气端连通,高速氮气喷管(3)的气体喷出端延伸至混合室(50)的中部,高速氮气喷管(3)的气体喷出端设置有渐缩加速喷管(6),渐缩加速喷管(6)的气体喷出端外侧设置有防吸尘罩(7),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设置在高速氮气喷管(3)外侧,甲醇蒸汽流内腔(4)设置在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的外侧,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甲醇蒸汽流内腔(4)均设置在混沌旋流混合器(1)的前半段且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甲醇蒸汽流内腔(4)、高速氮气喷管(3)同轴设置,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前端设置有与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连通的原始气固混合流输入管(51),原始气固混合流输入管(51)穿过甲醇蒸汽流内腔(4)并延伸至甲醇蒸汽流内腔(4)外侧,原始气固混合流输入管(51)外接微粉给料机,甲醇蒸汽流内腔(4)前端设置有与甲醇蒸汽流内腔(4)连通的甲醇蒸汽管(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射流器(2)与混合室(50)的末端连通,射流器(2)包括射流内腔(8)、导向板(9)、抗冲击锥体(10)、溢出孔(11)、抗冲击板(39)、防腐蚀涂层(40),射流器(2)为锥环体结构,射流器(2)的内部空腔为射流内腔(8),射流器(2)内壁锥向均匀设置有导向板(9),射流器(2)末端设置有抗冲击板(39),抗冲击板(39)中部设置有沿射流内腔(8)延伸的抗冲击锥体(10),抗冲击板(39)上均匀开设有溢出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导向板(9)为1~6块,导向板(9)为钛合金导向板,抗冲击锥体(10)为钛合金锥体,抗冲击板(39)为钛合金板,溢出孔(11)为1~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的气体出口均匀设置有弧形扇叶(38),弧形扇叶(38)一端固定设置在高速氮气喷管(3)外壁,弧形扇叶(38)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的内壁;
原始气固混合流内腔(5)的气体出口还设置有喇叭形的外扩膨胀圈(37),外扩膨胀圈(37)位于弧形扇叶(38)的外侧;
甲醇蒸汽流内腔(4)的气体出口设置有直形扇叶(35),直形扇叶(35)与弧形扇叶(38)位于同一平面上,甲醇蒸汽流内腔(4)外侧设置有环状的驱动保护壳体,驱动保护壳体的环状罩为钢化玻璃保护罩(47),驱动保护壳体的侧壁为散热罩(48),散热罩(4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通孔,驱动保护壳体内设置有直形扇叶驱动构件,直形扇叶驱动构件通过叶片转轴(12)与直形扇叶(35)连接;甲醇蒸汽流内腔(4)的气体出口还设置有内缩限流圈(36),内缩限流圈(36)位于直形扇叶(35)的外侧;
纳米气体溶胶发生器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直形扇叶驱动构件通过数据线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9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