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性非织造布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7837.3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大鹏 |
主分类号: | D04H1/407 | 分类号: | D04H1/407;D04H1/41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性颗粒 非织造布纤维 功能性非织造布 固定端 自由端 非织造布本体 胶粘剂 传统的 聚合物 混炼 拉丝 熔体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由若干非织造布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功能性颗粒;所述功能性颗粒具有相对的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功能性颗粒的固定端位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内,所述功能性颗粒的自由端位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外。本发明中的由于功能性颗粒极小部分结构位于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内,而功能性颗粒大部分结构位于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外,因此功能性颗粒的作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相较于传统的由胶粘剂将功能性颗粒与非织造布纤维包裹在一起,以及将功能性颗粒与聚合物混炼后经熔体拉丝而成的功能性非织造布,能更好的发挥功能性颗粒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功能性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功能性非织造布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纺织工业中最年轻,而且有发展前途的新兴领域。由于其工艺流程短,产量高,成本低,品种变化快。原材料广泛而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随着需求的动力强劲,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需求。其技术创新的方向在功能化上:阻燃、耐高温、抗菌、耐磨、导电等。例如,在非织造布过滤领域“粗放过滤”已不能满足现实与市场需求。如雾霾天气便催生了“精细过滤”的发展。其精细过滤的核心,就是让非织造布赋予多功能化。
目前,这些功能性非织造布,都是将功能性颗粒材料附载到其非织造布纤维上而实现的。目前,这些功能性颗粒材料附载方式为二大类:其一:粉体与胶粘剂混合后,再对非织造布进行浸渍涂覆,喷洒涂覆,泡沫涂覆等方式整理。由胶粘剂将粉体与非织造布非织造布纤维包裹在一起,并成膜固定。其二:粉体与聚合物混炼拉丝法是将粉体与聚合物混炼后,经熔体拉丝而成,使粉体包裹在聚合物中而固定。虽然,这两大类功能性颗粒的附载方法,对功能性非织造布有所贡献。但随着市场的高端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也呈现出了如下弊端:一、以“比表面积”产生功能的粉体,因胶粘剂或者聚合物(也即组成非织造布纤维的聚合物或者涂覆于非织造布纤维上的胶粘剂)的包覆而功能大降。以活性炭吸附剂为例说明:活性类80-90%以上由碳元素组成,成为了吸附剂的主因。但所有的吸附过程都发生在碳粒孔隙和表面进行的。经高温及活化剂制取的活性炭,具有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大功能。能有效在除去色度、臭味,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能除去某些有害重金属等。在化学工程中,活性炭可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活性炭这些功能的出现和吸附效率,都跟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相关。但是,活性炭粉体经胶粘剂涂覆,或者与聚合物混炼拉丝后,其颗粒表面全部被胶粘剂或者聚合物(也即组成非织造布纤维的聚合物或者涂覆于非织造布纤维上的胶粘剂)包裹住了。使其产生主要作用的孔隙堵塞、封闭。其结果是被吸附物不能进入其孔隙,使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发挥不了吸附作用。直接导致粉本的吸附功能大降或者消失。因此上述功能性非织造布由于功能性颗粒包覆于胶粘剂膜内或者聚合物体内,产生了对粉体的功能性限制,减低甚至屏蔽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功能性非织造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能性非织造布的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功能性非织造布,包括由若干非织造布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功能性颗粒;所述功能性颗粒具有相对的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功能性颗粒的固定端位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内,所述功能性颗粒的自由端位于所述非织造布纤维的表层外。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颗粒为活性炭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颗粒为过滤材料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颗粒为光催化剂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颗粒为热电性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颗粒为压电式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组成非织造布本体的非织造布纤维加热至临近粘流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大鹏,未经许大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门襟装饰性组织的编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熔喷水刺复合型非织造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