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37652.2 | 申请日: | 2018-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闻海波;马学艳;徐跑;金武;邹军;郑金良;顾若波;华丹;张呈祥;徐良;孙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K31/122;A61K31/12;A61K31/375;A61K31/165;A61P33/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张仕婷 |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瓜虫 药水 水中 水产养殖技术 分开放置 养殖水体 制备过程 维生素c 大黄素 辣椒素 蒙花苷 治愈率 防治 虫病 制备 治疗 应用 水体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及其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分开放置的A液和B液;其中A液具体为:每升水中含有大黄素21‑66mg和蒙花苷1‑2.33mg;B液具体为:每升水中含有6‑姜酚1‑1.5mg、维生素c 3‑3.33mg和辣椒素2‑4mg。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药水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对养殖水体没有污染,治愈率高,且适用于不同类型水体中小瓜虫病的防治,也为其他种类鱼的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及其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是淡水养殖生产中极为常见的鱼病之一。小瓜虫侵染鱼体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小瓜虫病的防治,在20世纪60年代已筛选出了一些有效防治小瓜虫的药物,如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甲醛等,但由于毒性强、高残留、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被禁用。近年来从中草药中筛选出的辣椒和生姜、五倍子、青蒿琥酯等和筛选出的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钠、福尔马林、生石灰等已在大刺鳅、鲫鱼、澳洲龙纹斑等鱼上进行应用,但这些药物大多数只对幼虫有一定效果,而对滋养体阶段效果不明显。而超声波、紫外线、升温等方法不适合在大水体中应用。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高效、无毒、绿色环保的治疗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
淡水石首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及其应用,原料均为绿色环保的药物,治愈率达100%,且适用于不同类型水体中小瓜虫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包括分开放置的A液和B液;
其中A液具体为:每升水中含有大黄素21-66mg和蒙花苷1-2.33mg;
B液具体为:每升水中含有6-姜酚1-1.5mg、维生素c 3-3.33mg和辣椒素2-4mg。
所述用于治疗淡水石首鱼小瓜虫病的药水的应用:对通过显微镜镜检判断为小瓜虫病的鱼体进行药水喷洒;首先将A液喷洒于养殖池中,A液喷洒量为终浓度0.0006-0.0014ppm,间隔0.5-1.5h后喷洒B液,B液喷洒量为终浓度0.0006-0.0009ppm。
间隔一天再次对患病鱼体养殖池进行喷洒A液和B液,再次喷洒次数为1-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药水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对养殖水体没有污染,治愈率高,且适用于不同类型水体中小瓜虫病的防治,也为其他种类鱼的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2017年4月,养殖水体温度为20℃左右,显微镜镜检,发现淡水石首鱼皮肤上有白色包囊,判断鱼体为小瓜虫病;循环养殖系统水体积为7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