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7053.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明;赵建锋;袁长丰;张子健;李克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均匀沉降 爆破振动 建筑物 耦合影响 分析 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软件 数据库应用 数值分析 可视化 构建 倒塌 地表 损伤 预测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的分析方法。建立考虑地表不均匀沉降和爆破振动用下建筑物灾变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动态可视化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和分析评价数据库两部分,对数据库应用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表现,再现建筑物在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双重耦合影响下的损伤、破坏乃至倒塌的灾变全过程;完成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的预测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在城市地下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穿越很多建筑物下,地铁隧道施工将引起地表下沉,导致上方的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变形和损伤,若这种具有初始变形和初始损伤的建筑物再一次受到爆破振动影响时,其失稳破坏机理更加复杂。目前还未有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的相关分析方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的分析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建立考虑地表不均匀沉降和爆破振动用下建筑物灾变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动态可视化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和分析评价数据库两部分,基础数据库包括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其中,图形数据库用于存储地形图、规划图、地质图、钻孔图、地面建筑分布图、地下结构分布图;属性数据库包括地面建筑物信息、地下结构信息和地质信息;分析评价数据库包括评价标准数据库和评价结果数据库,其中,评价标准数据库包括爆破振动相关标准和评价指标、地表变形相关标准和评价指标、地面建筑物损伤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地下结构安全评估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评价结果数据库用于存储分析评价结果,经过拓展形成图形和属性数据库无缝融合的空间数据库,便于为下一步评价提供中间过程结果;
步骤2:对数据库应用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表现,再现建筑物在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双重耦合影响下的损伤、破坏乃至倒塌的灾变全过程;
步骤3:完成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分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的预测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对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双重耦合影响进行分析,建立考虑地表不均匀沉降和爆破振动用下建筑物灾变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动态可视化技术,再现建筑物在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双重耦合影响下的损伤、破坏乃至倒塌的灾变全过程。
建立考虑地表不均匀沉降和爆破振动用下建筑物灾变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动态可视化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和分析评价数据库两部分,基础数据库包括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其中,图形数据库用于存储地形图、规划图、地质图、钻孔图、地面建筑分布图、地下结构分布图;属性数据库包括地面建筑物信息、地下结构信息和地质信息;分析评价数据库包括评价标准数据库和评价结果数据库,其中,评价标准数据库包括爆破振动相关标准和评价指标、地表变形相关标准和评价指标、地面建筑物损伤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地下结构安全评估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评价结果数据库用于存储分析评价结果,经过拓展形成图形和属性数据库无缝融合的空间数据库,便于为下一步评价提供中间过程结果;对数据库应用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表现,再现建筑物在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双重耦合影响下的损伤、破坏乃至倒塌的灾变全过程;完成爆破振动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耦合影响分析。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