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记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024.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陶蓉;范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96 | 分类号: | G01N33/9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清标记物 血清标志物 心力衰竭 预后评估 诊断 神经激素标记 肾功能不全 炎症标记物 医生办公室 重症监护室 组合标志 急诊室 标记物 肾功能 试剂盒 危险度 对心 分层 心衰 救护车 病房 合并 应用 调查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志物,血清标志物为IL‑34以及至少3种血清标记物的组合标志物,其中至少1种神经激素标记物、至少1种炎症标记物、至少1种肾功能标记物。还公开了用于诊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和/或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的方法,对所要调查研究的患者进行组合血清标记物——IL‑34以及至少3种血清标记物的测定。此外,还提供了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试剂盒,可在急诊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救护车或医生办公室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心脏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记物。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都程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我国,目前成年人中心衰患病率约为0.9%,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预期至2030年心衰的发病率将较2010年增加25%,而慢性心衰患者10年内的死亡率高达90%。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循环超负荷、肾血管淤血等原因,常使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且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疾病发展,严重影响临床心衰患者的预后。
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受到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控,包括全身炎症状态以及免疫反应的激活,以此为靶点,发现心衰过程中影响肾功能及炎症状态的重要因子和生物学标记物,对于心衰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针对此,目前临床工作中尚缺乏方便有效的标记物。
已知多种标记物可用于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程度,如脑钠尿肽(BNP)和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C反蛋白(CRP),这些标记物的浓度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相关。然而上述标记中缺乏能早期识别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指标,使用1种或同时使用2种标记不能成功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白介素34(Interleukin 34,IL-34)是一个含有24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它作为CSF-1R新的配体首次于2008年被发现,可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主要发挥对单核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存活的调控,还可调控固有免疫反应。同时,IL-34可被分泌释放入血,与干燥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还可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然而目前为止,对于IL-34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由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标是发展一种用于诊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对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危险度分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更好地识别高危患者并评估预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记物,及用于诊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和/或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的方法和试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提供一种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记物,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合并症及预后评估的血清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清标记物为IL-34以及至少3种血清标记物的组合标记物,其中至少1种神经激素标记物、至少1种炎症标记物、至少1种肾功能标记物。
优选的,所述神经激素标记物选自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ANP前肽的N-末端片段NT-proANP和BNP前肽的N-末端片段NT-proBNP。
进一步的,所述神经激素标志物为NT-proBNP。
优选的,所述炎症标记物选自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0。
进一步的,所述炎症标记物为hsCRP。
优选的,所述肾功能标记物选自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