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4477.1 | 申请日: | 201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4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强俊;汪军;窦易文;章平;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认证 身份识别系统 身份识别技术 声光报警器 控制模块 认证过程 摄像装置 身份认证 提示模块 | ||
1.一种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摄像装置、多重认证装置、提示模块(11)和声光报警器(9);
控制模块分别控制摄像头(8)、多重认证装置、提示模块(11)和声光报警器(9)的工作;
提示模块(11)用于提示认证是否通过,可采用语音提示也可采用指示灯;
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8)和存储单元,摄像头(8)用于实时监测本系统周围的环境,并将拍摄的影像传送给存储单元保存,用以报警取证;
多重认证装置包括保护壳(1)、背板(2)、门体(12)、踏板(10)、指纹采集器、掌型采集器(3)、双目虹膜识别仪(5)、签名认证单元和语音识别器(6);
签名认证单元包括电子签字笔和签字板(4),指纹采集器安装在电子签字笔上,用户握笔签字时即可顺便进行指纹认证;
保护壳(1)分别和背板(2)和门体(12)相连,指纹采集器、掌型采集器(3)、双目虹膜识别仪(5)、签字板(4)和语音识别器(6)均安装在背板(2)上,摄像头(8)既可安装在背板(2)也可安装在保护壳(1)上,能拍摄到用户的正脸即可;提示模块(11)也安装在背板(2)上,方便用户看到认证提示;
踏板(10)安装在双目虹膜识别仪(5)的正下方的底部;用户踩在指定位置的踏板(10)上更有利于本系统准确进行身份认证;
掌型采集器(3)和签字板(4)分别安装在双目虹膜识别仪(5)下方的两侧,安装的位置分别满足:当用户站在踏板(10)上时,用户左手方便按掌型采集器(3),右手方便签字即可;
语音识别器(6)安装在双目虹膜识别仪(5)正下方,语音识别器(6)安装的位置满足:当用户站在踏板(10)上,嘴部正对语音识别器(6);
声光报警器(9)用于故障报警,当本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声光报警器(9)启动,进行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虹膜识别仪(5)与背板(2)通过滑轨连接,可调节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认证装置还包括气味识别仪(7),气味识别仪(7)安装在背板(2)上,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对用户身体的气味进行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系统还包括走廊(13),多重认证装置还包括行走步态认证单元,行走步态认证单元安装在走廊(13)内部,与控制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系统还包括密码按键,密码按键安装在走廊(13)入口处;密码按键用于开启本装置,非工作状态时,本系统关闭门体(12)和多重认证装置,处于关闭省电模式;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用户先在走廊(13)入口处输入密码,密码正确时再打开门体(12),开启多重认证装置。
6.一种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户踩在踏板(10)上,调节好双目虹膜识别仪(5)的高度;
步骤二:用户将左手放在掌型采集器(3)上,右手拿电子签字笔和签字板(4)上签下认证密码,并将头向前倾,双目对准双目虹膜识别仪(5),嘴对着下方的语音认证模块说出设置好的语音指令;
步骤三:上述认证全部通过时,提示模块(11)提示认证通过,至少有一项未认证通过时,提示模块(11)提示认证未通过;
步骤四:本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声光报警器(9)启动,进行报警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步骤K1:
用户在走廊(13)入口处输入密码,密码正确时再打开门体(12),开启多重认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K1之后还包括步骤M1:
用户经过走廊(13),进行行走步态认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进行多重认证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步骤:气味识别仪(7)采集用户身体的气味,进行气味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44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