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串口线路的接口转换线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4374.5 | 申请日: | 201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6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范茂川;杨裕朋;卓汉泉;陈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2;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线 网络端口 串口 转换 接口转换线 端口接头 芯线 检测 固定网络 检测结果 快速检测 接线端 压线夹 接线 塑壳 压接 封装 焊接 整齐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串口线路的接口转换线,由A转换线和B转换线组成;A转换线由RS‑232 DB9端口、网络端口、网络线三个部件组成;B转换线由:RS‑232 DB9端口、网络端口、网络线三个部件组成;RS‑232 DB9端口的2至8号接线端按计算所需的接线方法与网络线一端的1至7号芯线依次焊接,RS‑232 DB9端口接头的压线夹固定网络线并通过RS‑232 DB9端口接头塑壳封装,网络线另一端的1至7号芯线编整齐,按序插入网络端口的1至7号槽内并压接。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且成本低、检测过程简单方便,实现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靠性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线路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串口线路的接口转换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RS-232串口通讯线路是计算机连接PLC主要途径,通过串口通讯,计算机采集各种现场数据,经过运算后发出控制执行指令,完成自动控制过程。在计算机线路的检测和PLC通讯线路故障(主要是内部信号芯线断线或芯线间的混线故障)排查中,需要对RS-232串口通讯线路进行性能完好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是使用万用表测量。
测量前:先在机柜内布放一根长度与位置相当的临时线,临时线两端剥去绝缘层,临时线一端连接到万用表的黑表笔上,准备好RS-232串口通讯线路的接线原理图用于测量时核对芯线编号。
测量:检测人员两人分别站位于待测RS-232串口通讯线路两端,将万用表档位拨到电阻档,一人将临时线一端插入线路待测端孔,另一人在另一端对照接线原理图找出对应的端口编号,用万用表的红表笔接触该端孔,万用表显示阻值接近零时表明该芯线完好,若阻值很大或无穷大则该芯线断线。按以上操作步骤逐芯完成RS-232串口通讯线路的测量。由于RS-232串口通讯线路的DB9型端口结构紧凑,使用表笔或临时线接触端孔时要小心,不要触碰到周围端孔或外壳,同时应确保读取万用表阻值时双方的线/表笔与被测线端孔接触良好,以免引起测量错误。
由于是手工完成测量的原因,该检测方法的测量准备时间长,操作过程中线头或表笔容易误触碰到其它端孔或外壳,或者双方的线/表笔与被测端孔容易接触不良,造成测量错误,即不能排除人为失误因素,可见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都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通过万用表测量的方法检测RS-232串口通讯线路不能达到对检测结果可靠的要求,而且检测工作效率低下。而目前使用普遍的以太网线路检测仪不能用于检测RS-232串口通讯线路,因此,有必要对检测RS-232串口通讯线路的方法进行创新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串口线路的接口转换线及其使用方法,它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且成本低、检测过程简单方便,实现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靠性高等特点,避免万用表人工逐芯插接测量可能产生的错误,对于计算机其它线路检测及故障排查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测串口线路的接口转换线,由A转换线和B转换线组成;A转换线由RS-232 DB9端口、网络端口、网络线三个部件组成;B转换线由:RS-232 DB9端口、网络端口、网络线三个部件组成;RS-232 DB9端口的2至8号接线端按计算所需的接线方法与网络线一端的1至7号芯线依次焊接,RS-232 DB9端口接头的压线夹固定网络线并通过RS-232 DB9端口接头塑壳封装,网络线另一端的1至7号芯线编整齐,按序插入网络端口的1至7号槽内并压接。
RS-232 DB9端口材质为RS-232塑壳DB-9 针型接头,数量为2件,用于连接网络线和待测RS-232串口线路,接头各接线柱上锡待焊接线。
所述网络端口材质为超五类非屏蔽水晶头,数量:2件。用于连接以太网线路检测仪和网络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4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