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的无线组网方法、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3801.8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铁英;唐杰;玉维友;王文灿;杨都;邓忠文;黄强;张阳;马翠明;陈丽媚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8 | 分类号: | F24F11/58;F24F11/64;F24F1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周春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无线 组网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无线组网方法、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该方法包括:空调的外机将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用户身份识别卡内;在空调的内机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卡获得唯一标识信息之后,外机接收内机依据唯一标识信息发送的入网请求信息,其中,入网请求信息包括内机的物理地址;外机依据物理地址建立内机与外机之间的无线连接。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组网的方案无法直接应用于空调系统领域,且无线组网操作复杂,调试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的无线组网方法、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网络通信都是基于CAN、485、HBS等有线通信方式,物理上已经天然形成了独立的通信网络系统,基于有线的组网方案已很成熟。但由于有线通信存在的布线复杂、成本较高、维护困难等固有条件限制,无线多联机的开发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无线通信相比有线通信系统缺少了天然的物理线路优势,组网方案势必有很大差异,无法沿用现有的有线组网方案。目前,空调行业内没有一种简便、快捷的成熟组网方案用于无线空调系统。且现有一些无线组网方案大多需借助专用组网装置,无法直接通过空调内外机完成通信组网,操作复杂的同时也增加了机组的调试成本。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线组网的方案无法直接应用于空调系统领域,且无线组网操作复杂,调试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的无线组网方法、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组网的方案无法直接应用于空调系统领域,且无线组网操作复杂,调试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无线组网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空调的外机将所述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用户身份识别卡内;在所述空调的内机通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获得所述唯一标识信息之后,所述外机接收所述内机依据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发送的入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包括所述内机的物理地址;所述外机依据所述物理地址建立所述内机与所述外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空调的外机将所述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用户身份识别卡内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插入到所述外机之后,并且确定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未记载任何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外机将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写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
可选的,所述空调的外机将所述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用户身份识别卡内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插入到所述外机之后,并且确定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记载的标识信息与所述外机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外机擦除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记载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
可选的,所述空调的外机将所述外机的唯一标识信息写入用户身份识别卡内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插入到所述外机之后,并且确定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内记载的标识信息与所述外机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外机发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已经写入所述唯一标识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外机接收所述内机依据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发送的入网请求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外机检测所述内机是否与所述外机已经建立无线连接;在检测到所述外机与所述内机已经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知所述内机结束组网状态;在检测到所述外机与所述内机未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外机依据所述物理地址建立所述内机与所述外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外机依据所述物理地址建立所述内机与所述外机之间的无线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与所述外机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的所述内机结束组网状态;确定与所述外机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的所有所述内机结束组网状态之后,所述外机结束组网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