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2927.3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4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骞伟中;宋文龙;侯一林;陈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26 | 分类号: | B01J8/26;B01J8/18;C10G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气 制备 芳烃 循环 流化床 反应 再生 系统 方法 | ||
一种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系统及方法,包括一个芳构化反应器与催化剂再生反应器,两者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接,芳构化反应器包括第一催化剂装填区与第二催化剂装填区;催化剂再生反应器包括第四催化剂装填区和第三催化剂装填区,在芳构化反应器中装填烃类合成催化剂与芳构化催化剂,在气流作用下,烃类合成催化剂主要停留在下方区域,芳构化催化剂主要停留在上方区域,以及公布了芳构化催化剂失活后,首先进入催化剂再生反应器的低温低氧区,然后再进入其高温高氧区的再生方法,本发明实现不同温度的控制,降低了催化剂的设计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艺过程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气芳构化技术是新兴的芳烃的生产工艺,其中之一的路线是在合成气先形成烃类中间体,再经烃类制备芳烃。将两个反应合在一个反应器里进行的显见优势是,不用将复杂的烃类组分进行烃类分离与制备成高纯的产品,从而可以将原来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的分离单元有效合并。其技术挑战在于,原来的烃类合成催化剂在300-380℃起作用,烃类制备芳烃催化剂在350-500℃起作用。目前有报道制备多功能的复合型催化剂,企望不生成烃类产品,而直接制备芳烃。但目前此类催化剂受化学平衡制约,合成气转化率不高,且生成CO2的选择性比较高。同时,该过程的催化剂在高温下需要再生,目前还没有这类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系统及方法,在反应器轴向引入横向多孔挡板的方式,实现“先生成烃类,再生成芳烃”的流化床反应器结构,同时在催化剂再生两段流化床反应器的上下段建立温度差与浓度差,来恢复及保护催化剂的活性,具有原料气转化率高,压力条件温和,温度易控,过程连续易控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循环流化床反应-再生系统,包括芳构化反应器1与催化剂再生反应器13,两者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的芳构化反应器1分为两端流化床,下方为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上方为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所述的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底部设置有第一气体进口2,所述的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与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之间设置有第一横向多孔分布板3,所述的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下部设置有第一气体进口4和第一催化剂出口5,所述的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顶部设置有第一气体出口7,上部设置有第一催化剂进口6;
所述的催化剂再生反应器13分为两端流化床,包括上方的第四催化剂装填区13b与下方的第三催化剂装填区13a,所述的第三催化剂装填区13a底部设置有第二气体进口8,第三催化剂装填区13a下方设置有第二催化剂出口12;
所述的第四催化剂装填区13b与下方的第三催化剂装填区13a之间设置有第二横向多孔分布板9,所述的第四催化剂装填区13b上部设置有第二催化剂进口11与顶部的第二气体出口10;
所述的第一催化剂出口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催化剂进口11输入端,第二催化剂出口1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催化剂进口6输入端。
所述的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为烃类合成催化剂区,所述的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为烃类芳构化催化剂区,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为低温的合成气制低碳烃类区域,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为高温的烃类芳构化区域,所述的第四催化剂装填区13b为低温低氧区,第三催化剂装填区13a为高温高氧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将合成气制备芳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合成烃类催化剂与芳构化催化剂都预装在芳构化反应器1的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将合成气预热后从芳构化反应器1下段的第一气体进口2通入,将芳构化催化剂经过第一横向多孔分布板3,吹到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合成气主要在第一催化剂装填区1a与合成烃类的催化剂接触生成各种烃类,经过第一横向多孔分布板3,进入第二催化剂装填区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