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2672.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罗钰;陈建林;周家胜;文涛;董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J9/16;C08J9/04;C08J9/12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聚丙烯珠粒 加热 聚丙烯 蒸汽压力调节 产业化生产 抗氧化剂 时间缩短 制备过程 发泡剂 反应釜 稳定剂 发泡 色母 蒸汽 制备 加压 节约 能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所述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聚丙烯100份,发泡剂0.9‑1.4份,色母0.9‑14份,稳定剂1.8‑2.8份和抗氧化剂0.9‑1.4份。本发明的发泡聚丙烯珠粒不仅将一般EPP制备过程中在反应釜加热时间1小时以上缩短至40min,更能将获得目标密度的EPP加压时间由原来的12h缩短至7.75h,整体时间缩短了35.4%,效率提高了54.8%,这对于工厂产业化生产来说也同时节约了能源,人工。蒸汽发泡时间在同等蒸汽压力调节下,由原来的加热稳定时间6‑9S/罐缩短至现在的4‑7S/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聚丙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泡沫塑料(英文名:Expanded polypropylene,简称“EPP”)是一种经发泡后的聚丙烯,由固体和气体两个相组成,呈黑色、灰色或白色的颗粒状,直径大小一般在φ2~7mm之间。EPP颗粒的外壁是闭合的,内部充满了气体。通常,其固相成分只占总重量的2%~10%,其余部分均为气体。该发泡材料具有如下特性:比重轻,其密度一般为17~100kg/m3。客户可根据不同模制品的需求,选用不同密度大小的预发泡原料;耐温能力强,通常可承受-40℃~110℃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可承受的温度范围甚至更大;缓冲性能好,即使在垫层不厚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可以100%的回收利用。与其他泡沫材料相比,EPP是一种纯粹的碳氢化合物,不含增塑剂或发泡剂等其它任何不利于再循环的化学物质,因此加热后即可消解,燃烧后留下的只是水和二氧化碳。即使是在100℃下进行雾测试,也能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此外,当EPP与其他聚丙烯如PP薄膜、注塑骨架、TPO面料等结合在一起时,还可实现所谓的“材料一体化系统”,即该系统在被回收利用时不需要进行分解。
EPP的制备一般在反应釜加热过程中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且CO2加压压力必须与温度同步,才能使超临界流体CO2注入到聚丙烯混合微粒中,制成珠粒;在获得目标密度的发泡聚丙烯珠粒要经过14小时以上的较长时间缓慢加压,这对于工厂产业化生产是一个耗时耗能耗工的一个制备过程。如果能够缩短这一制备步骤时长,而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在同一周期内将大大提高EPP产业化的产量,也能节约能源消耗,大幅度减少工业化生产时间,能源,人工成本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缩短发泡时间的发泡聚丙烯珠粒,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这种发泡聚丙烯珠粒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100份,发泡剂0.9-1.4份,色母0.9-14份,稳定剂1.8-2.8份和抗氧化剂0.9-1.4份。
进一步,所述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聚丙烯100份,发泡剂1.0-1.27份,色母1-12.7份,稳定剂2-2.5份和抗氧化剂1.0-1.27份。
进一步,所述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聚丙烯100份,发泡剂1.16份,色母11.62份,稳定剂2.32份和抗氧化剂1.16份。
进一步,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钙、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钙;所述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或抗氧化剂264;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565或抗氧剂1076。
2.以上任一项所述发泡聚丙烯珠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计的所有组分混匀后,经预热后的挤出机混炼、挤出,再拉丝、切粒,制备成聚丙烯微粒;
b)再将聚丙烯微粒放入发泡反应釜中,加热加压,使聚丙烯微粒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向外膨胀的内部压力,并在瞬间释放至大气,得到暂时性的发泡聚丙烯珠粒;
c)将步骤b)的发泡聚丙烯珠粒投入压力罐内,用压缩空气进行阶段性加压,并稳压0.5~5小时,最后再用蒸汽加热和稳压,得到最终所需要的发泡聚丙烯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