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品内容特征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32332.8 | 申请日: | 2018-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4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任正云;文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6 | 分类号: | G06F16/9536;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钱文斌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品 内容 特征 改进 协同 过滤 推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品内容特征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数据集,并拆分数据集,获取用户评分记录以及物品点击量数据;计算物品与物品之间的共现矩阵以及每个物品点击量均值;计算物品点击量影响因子,该因子与物品之间的点击量差值成反相关;物品相似度与物品点击量因子相乘得到改进后的物品相似度,最终生成相似度矩阵;针对目标用户,找到K个相似的物品,根据兴趣度计算公式计算用户对物品的兴趣程度;最后根据用户对物品的兴趣度排序,推荐最感兴趣的前N个物品。本发明有效提高推荐的覆盖率,增加了推荐物品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推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品内容特征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背景技术
推荐系统(Recommendation System,RS),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用户的日常行为,自动预测用户的喜好,为用户提供更多完善的服务。协同过滤技术是目前推荐系统中最成功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它根据用户的历史选择信息和相似性关系,收集与用户兴趣爱好相同的其他用户的评价信息来产生推荐。推荐系统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推荐,主要依据的是推荐项的性质。基于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推荐,主要依据的是用户或者物品之间的相似性。而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用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物品(item-based)的推荐系统,主要依据的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基于用户(user-based)的推荐系统,主要依据的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似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品内容特征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方法,能够增加推荐物品的多样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物品内容特征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读取数据集,并拆分数据集,获取用户评分记录以及物品点击量数据;
(2)计算物品与物品之间的共现矩阵以及每个物品点击量均值;
(3)计算物品点击量影响因子;
(4)物品相似度与物品点击量影响因子相乘得到改进后的物品相似度,最终生成相似度矩阵;
(5)针对目标用户,找到K个相似的物品,计算用户对相似的物品的兴趣程度;
(6)根据用户对相似的物品的兴趣度进行排序,推荐最感兴趣的前N个物品。
所述步骤(4)中物品相似度计算方式为:其中,N(i)是喜欢物品i的用户集合,N(j)是喜欢物品j的用户集合,N(u)表示用户喜欢的物品集合,S为物品点击量影响因子。
所述步骤(5)中用户对相似的物品的兴趣程度的计算方式为:其中,Puj表示用户u对物品j的兴趣,N(u)表示用户喜欢的物品集合,S(j,k)表示和物品j最相似的K个物品集合,wji表示物品j和物品i的相似度,rui表示用户u对物品i的兴趣。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引入用户活跃度对数的倒数和物品特征内容影响因子来修正物品相似度,从而有效提高推荐的覆盖率,即增加了推荐物品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在不同k值下的评测指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3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时效数据分层存储方法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