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茸脂质体及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2244.8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4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靳艳;叶明亮;晏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5/32 | 分类号: | A61K35/32;A61K9/127;A61P25/00;A61P25/28;A23L33/10;A23L33/11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鹿茸 脂质体 制备 阿尔茨海默症 应用 制备和应用 改善记忆 认知障碍 潜在的 小鼠 疾病 治疗 预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茸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建立鹿茸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鹿茸脂质体能够改善记忆再现障碍小鼠的记忆再现能力,具有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活性,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等认知障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鹿茸脂质体,具体地说是一种鹿茸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鹿茸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的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鹿茸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近年来研究发现,鹿茸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鹿茸含有蛋白质、糖胺聚糖、磷脂、脂肪酸、激素样物质、核酸、多胺及各种无机物质,其中鹿茸蛋白是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占干重的53.9%~76.4%。
脂质体是由磷脂及其类似物分散于水相,自发形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脂质体能提高被包埋物的稳定性,保护其活性的发挥,并可定向传输至某些器官或组织中,提高被包埋物的有效作用浓度。为提高鹿茸提取物的利用率,赋予其长效、缓释性能,将鹿茸提取-酶解后采用薄膜-超声法包裹在脂质体中,制备鹿茸脂质体。
一次过量饮入乙醇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且乙醇可剂量依赖性的引起记忆认知功能等损害,这些损害与GABA能突触传递功能改变有关(Li Z,L RL,Cheng XZ.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and Neurosurgery,2007,34(4):343-346)。因此,通过给予小鼠乙醇可建立记忆再现障碍模型,可考察鹿茸脂质体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鹿茸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酶解将鹿茸中蛋白质降解,经纯化后制备成鹿茸脂质体,所制备的鹿茸脂质体能够改善记忆再现障碍模型小鼠的记忆再现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鹿茸酶解、经纯化制备成鹿茸脂质体。
(1)将新鲜鹿茸冷冻干燥后粉碎,加入鹿茸质量10~50倍(最优范围为10~30倍)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鹿茸质量0.1~5%(W/W)(最优范围为0.2~1%)的蛋白酶A,在20~70℃(最优范围为35~60℃)温度下酶解0.5~12小时(最优范围为2~4小时);酶解结束后倾倒提取液,残渣再加入等体积去离子水和鹿茸质量0.1~3%的蛋白酶B,在20~70℃(最优范围为35~60℃)温度下酶解0.5~12小时,反应结束后合并提取液,将温度升至90~100℃并保温10~30分钟;
(2)酶解液降温至室温,以离心力2000~20000g离心10~20分钟,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经200~500目的硅藻土抽滤,滤液冷冻干燥,得到鹿茸提取物;
(3)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卵磷脂、胆固醇,加入25~100mL甲醇使卵磷脂、胆固醇的浓度分别为3.5~15.0mg/mL和0.6~3.0mg/mL,经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脂质在烧瓶内壁形成干膜,氮气吹干后密封过夜;向烧瓶内加入一定量的鹿茸提取物,加入25~100mL水使鹿茸提取物浓度为1~4mg/mL,摇匀水化,冰浴超声5~10min,得鹿茸脂质体混悬液,冷冻干燥得到鹿茸脂质体。另取0.5-2.0mL脂质体混悬液经1000~5000g离心10~20分钟,取上清液经Nanodrop Onec测定肽含量,计算包埋率(包埋率=(1-上清液肽含量/鹿茸提取物质量)×100%)。
所述蛋白酶A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蛋白水解酶B为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蛋白酶A和蛋白酶B组成种类不能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