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内凿岩分层落矿留矿采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0535.3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雷涛;赵文斌;叶海旺;余梦豪;袁尔君;李子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掘进 回采巷道 分层联络巷 放矿溜井 落矿 矿石 回采 矿体 放矿漏斗 矿体下盘 通风天井 运输巷 矿块 人行 爆破 采矿 阶段运输水平 回风平巷 矿体走向 运输巷道 自然崩落 采场 联通 浅孔 巷道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内凿岩分层落矿留矿采矿方法。将矿体划分阶段,阶段内沿走向布置连续矿块;沿矿体下盘掘进沿脉拉底巷道,在阶段运输巷的一侧掘进放矿漏斗到达矿体,各阶段回采时利用上一阶段运输巷道作为本阶段的回风平巷;在矿体下盘掘进人行通风天井与放矿溜井联通上下阶段运输水平,在人行通风天井与放矿溜井中掘进分层联络巷通往采场;矿块由上而下分层回采,由分层联络巷沿矿体走向掘进分层回采巷道;分层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后,浅孔爆破或自然崩落分层回采巷道的顶、侧矿石;掘进分层联络巷以及分层回采巷道的矿石运至放矿溜井卸矿,爆破以及崩落的矿石等所有分层采完后一次落矿,经放矿漏斗运输至阶段运输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内凿岩分层落矿留矿采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山已开采殆尽,其余开采困难,矿体赋存条件差,矿石形态复杂等矿山的开采亟待解决。其中,矿石顶底板围岩稳固性较差,矿体呈倾斜薄矿体的矿山开采难度较大,且开采过程中矿石回采率低,造成矿石进一步损失,降低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回采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配合人工开采,劳动强度大,可能出现如顶板崩塌、矿柱破坏和地表塌陷等一系列灾害,对人员和设备造成损害,极大地威胁矿山的安全生产。
此外,爆破会导致周边废石混入到矿石当中,且当采用覆岩下放矿时,还会使废石提前混入,导致矿石贫化率上升,如果采用截止品位放矿,则会造成大量的矿石损失。传统的留矿法面临着矿石损失、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困难,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在矿石稳定性较差的薄矿体开采过程中安全问题以及地压管理问题、提高矿石回采率、减少贫化损失的采矿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脉内凿岩分层落矿留矿采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矿体划分阶段,阶段内沿走向布置连续矿块;沿矿体下盘掘进沿脉拉底巷道,在阶段运输巷的一侧掘进放矿漏斗到达矿体,各阶段回采时利用上一阶段运输巷道作为本阶段的回风平巷;
在矿体下盘掘进人行通风天井与放矿溜井联通上下阶段运输水平,在人行通风天井与放矿溜井中掘进分层联络巷通往采场;
矿块由上而下分层回采,由分层联络巷沿矿体走向掘进分层回采巷道;分层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后,浅孔爆破或自然崩落分层回采巷道的顶、侧矿石;
掘进分层联络巷以及分层回采巷道的矿石运至放矿溜井卸矿,爆破以及崩落的矿石等所有分层采完后一次落矿,经放矿漏斗运输至阶段运输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与传统留矿法相比,分层高度大,一次回采矿量大,采矿效率高;
无需在暴露区域作业,安全性高;
作业简单,易于掌握;
布置方式及回采工艺灵活,可适应赋存条件复杂的矿山,对矿岩稳固性无特别要求,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采矿示意图的I-I线剖视图。
图2:本发明采矿示意图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本发明采矿示意图的III-III线剖视图。
其中,1-分层联络巷,2-回风平巷,3-人行通风天井,4-分层回采巷道,5-放矿溜井,6-阶段运输巷,7-放矿漏斗,8-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0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