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其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0379.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姬军鹏;刘奕琨;路景杰;李金刚;李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323 | 分类号: | G06F30/33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车组 整车 emi 模型 及其 等效电路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其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包括建立整车EMI模型图;建立牵引变流器EMI模型图;建立高速动车组整流桥电位点A引起的共模EMI回路的等效电路图,然后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出传导EMI电流;建立经过变流器之后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出传导EMI电流。方法中的模型和等效电路描述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特性,其中包括共模对地电容分布,线缆高频模型,变压器原副边高频寄生特性。该模型及其等效电路预测整车共模EMI特性,作为高速动车组共模EMI研究的技术手段,由等效电路得到共模EMI电流的数学表达式,该式预测整车的共模EMI电流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其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日益发展,其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高速动车组EMI问题分析中,没有一个整车的EMI模型及等效电路,不能识别整车EMI特性,也不能分析整车EMI问题,更谈不上有针对整车共模EMI进行分析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等效电路。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基于所提出的这种针对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准确地用数学表达式描述整车共模EMI特性,预测整车共模EMI特性,进行整车共模EMI分析,为控制整车共模EMI问题提供研究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解决了目前对高速动车组EMI特性研究过程中没有整车共模EMI模型及等效电路支持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共模EMI特性无法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高速动车组整车共模EMI模型及其等效电路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整车EMI模型图;
步骤2,建立牵引变流器EMI模型图;
步骤3,建立高速动车组整流桥电位点引起的共模EMI回路的等效电路图,然后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出传导EMI电流;
步骤4,建立后级三相逆变电路桥臂中心电位点引起的共模EMI回路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出传导EMI电流。
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1,对地寄生电容的参数设计;
步骤1.1.1,模型中,变压器副边接触线圈对车体有对地寄生电容CaLg2,连接变流器的电力电缆线对车体的寄生电容CaLg3,变压器副边接触线圈对车体有对地寄生电容CaLg1,连接变流器的电力电缆线对车体的寄生电容CaLg4,三相电缆线U与三相异步电机间和车体之间的寄生电容CaLg7和CaLg8,三相电缆线V与三相异步电机间及车体之间的寄生电容CaLg6和CaLg9,三相电缆线W与三相异步电机间及车体之间的寄生电容CaLg5和CaLg10,均由式(1)得到:
式中:ε0为相对介电常数;
l为牵引变流器供电电缆线长度;
a为牵引变流器供电电缆线半径;
d为牵引变流器供电电缆线与地回路间距离;
步骤1.1.2,变压器原边与车体间的对地寄生电容CaTg1,由式(2.1)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0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