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苏氨酸发酵浓缩液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0259.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曾乐;祁国恕;侯海盟;赵岩;孔德勇;李宝磊;刘舒;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7/40 | 分类号: | C07C227/40;C07C229/22;C01C1/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169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浓缩液 苏氨酸 硫酸铵 无机盐 恒温水浴槽 回收萃取剂 萃取剂乙醇 充分混合 涤纶滤布 干燥处理 过滤介质 物质排放 蒸馏处理 有机质 分析纯 浓缩液 质量比 重结晶 萃取剂 萃取液 抽滤 含水 滤饼 萃取 截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苏氨酸发酵浓缩液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实现变废为宝。本发明的要点是:向苏氨酸发酵浓缩液中加入质量比为10~150%的萃取剂乙醇,纯度为分析纯;中速搅拌5min~30min,使浓缩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后,置于20℃~50℃恒温水浴槽中,放置即萃取时间0.5~8h;实验室抽滤,过滤介质为200目涤纶滤布,截留滤饼进行干燥处理。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实现变废为宝,将产生的无机盐经重结晶过程可获得一定质量硫酸铵,流入市场进行售卖,萃取液经简单蒸馏处理,可大幅度回收萃取剂,剩余含水有机质可经干燥后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氨基酸发酵尾液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酸发酵尾液是氨基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提取产品氨基酸后剩余的发酵液体,其中包括苏氨酸发酵浓缩液,这些液体经多效蒸发后的COD及氨氮含量非常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游离氨基酸、糖分、可溶性蛋白等有机成分,并含有一定量无机盐成分,是一种具有回收价值的氨基酸有机资源。但是由于其中掺杂无机盐(主要为硫酸铵),而原浓缩液中有机质多属高附加值的苏氨酸、可溶性蛋白及糖类,无法实现这类有机质的高效利用,若将两者相互剥离可高效实现各自的利用途径。苏氨酸发酵浓缩液所含大量可溶性悬浮物、其粒度极小、粘性大,采用一般过滤的方法处理无法实现固液分离。将该苏氨酸浓缩尾液采取直接压滤分离的方式存在以下三点难题,一是无机盐与有机质无法通过常规过滤进行完全分离,二是采用常规工业级过滤介质无法截留滤饼有机质,三是采用大目数过滤介质压滤困难,由于其粘度大导致了过滤介质的堵塞问题。其COD高达307000mg/L,采用混凝沉淀的方式处理效果不显著。目前一般厂家采用外运并入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处理掉,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既造成了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苏氨酸发酵浓缩液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思路是,将浓缩尾液中的有机质与无机盐的分离视为重点,将两者分离后分别加以利用,实现资源最优分配。
在氨基酸发酵尾液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是,
(1)、向苏氨酸发酵浓缩液中加入质量比为10~150wt.%的萃取剂乙醇,纯度为分析纯;
(2)、中速搅拌5min~30min,使浓缩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后,置于20℃~50℃恒温水浴槽中,放置即萃取时间0.5~8h;
另,取不同纯度的乙醇溶液:70wt.%~90wt.%与苏氨酸浓缩尾液等体积混合,于20℃下搅拌30min后静置,放置2h;
(3)进行实验室抽滤,过滤介质为200目涤纶滤布,截留滤饼进行干燥处理。
过滤后的湿饼经干燥后可用于硫酸铵的进一步提纯。浓缩尾液中的有机成分经萃取留在萃取液中,可通过精馏的方式将萃取液中的萃取剂分离出来进行再利用,有机质通过脱水干燥进行回收利用。
向苏氨酸发酵浓缩尾液中加入其它萃取剂,如:乙酸乙酯、甲苯、四氢呋喃、四氯化碳,该浓缩尾液经萃取后,不见盐分析出,有分层,萃取相为淡黄色,萃取效果不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首先,实现变废为宝,将产生的无机盐经重结晶过程可获得一定质量硫酸铵,流入市场进行售卖,萃取液经精馏处理,可大幅度回收萃取剂,剩余含水有机质可经干燥后加以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保护环境;其次,操作简便,处理高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样品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0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