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烟感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9688.6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任胜利;任伯俊;徐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新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2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感报警器 风扇 报警装置 烟感 壳体内部 再次检测 报警 烟雾 临界值时 自动判断 控制器 预设 消防技术领域 控制器连接 设置控制器 风扇启动 风扇停止 进风口处 首次检测 烟雾报警 误报警 导出 壳体 烟气 转动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扇烟感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烟感报警器,壳体内部的进风口处安装风扇;壳体内部设置控制器,风扇和烟感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风扇烟感报警装置,通过控制器中预设烟雾报警的临界值,当烟感报警器首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烟感报警器不进行报警,控制风扇启动,使烟雾被导出烟感报警器;控制器中预设再次检测时间,烟感报警器再次检测时,风扇停止转动,烟感报警器重新检测附近烟气浓度,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烟感报警器进行报警,大大减少了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扇烟感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大量聚集,建筑、财产和商业相对集中,也大大增加了火灾危害的发生,如果在火灾初期就能及时进行控制,可大大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现有烟感报警装置原理大多采用光电式:由光源、光电元件和电子开关组成。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火灾初期产生的烟雾进行探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按照光源不同,可分为一般光电式、激光光电式、紫外光光电式和红外光光电式等4种。
但是现有的烟感报警装置因烹饪,蒸汽,湿气,香烟烟雾等原因使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给社会治安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烟感报警装置误报警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风扇烟感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烟感报警器,壳体内部的进风口处安装风扇;
壳体内部设置控制器,风扇和烟感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为了将进入烟感报警器的烟气导出,使烟感报警器再次检测时,烟感报警器中不存在上次残留的烟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风扇的出风方向背向烟感报警器。
由于烟感报警器需要保持清洁,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为了便于壳体的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体包括壳身和壳盖,壳身和壳盖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壳盖外侧壁设置外螺纹,壳身内侧壁设置内螺纹,壳身和壳盖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对应设置两组触头和触点,其中一组触头和触点分别与控制器和风扇的正极连接,另一组触头和触点分别与控制器和风扇的负极连接,进风口设置在壳盖上;烟感报警器连接在壳身底部,风扇安装在壳盖上。
烟感报警器定期清理时,为了方便壳盖的拆卸,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壳盖的底壁沿中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通孔;风扇烟感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拆卸装置,安装拆卸装置包括把手,把手的顶端连接若干驱动杆,驱动杆的个数与通孔的个数相同,驱动杆设置在通孔内。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中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把手顶端固定设置驱动电机,所有驱动杆均连接在把手顶端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与把手顶端通过轴承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部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中,对壳体内部灰尘进行初步清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驱动杆和把手均为空心,驱动杆侧壁朝向把手轴心方向设置若干透气孔,把手底部设置排气孔;把手内部设置吸气泵,吸气泵与外部电源连接。
为了使壳盖在拆卸过程的同时,对烟感报警器进行清理,避免人员登高进行清理带来的危险,使烟感报警器清理更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驱动杆上对称于透气孔均设置两根除尘刷,除尘刷沿驱动杆的轴向设置。
风扇烟感报警装置的检测方法,控制器中预设烟雾报警的临界值,当烟感报警器首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风扇启动,烟感报警器不进行报警;
控制器中预设再次检测时间,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控制烟感报警器进行报警;
当再次检测到烟雾浓度低于程序自动判断的报警临界值时,烟感报警器不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新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新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9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