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氯乙烯乳化粉、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9687.1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连;洪万墩;陈博明;赖文捷;黄盈倩;伍维君;郑雅文;张朝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27/06;C08L1/02;C08F114/06;C08F2/26;C08F2/30;C08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周勇;席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氯乙烯乳液 聚氯乙烯 乳化 纤维素纳米纤维 氯乙烯单体 乳化剂 制造 发泡材料 聚合反应 聚合度 发泡 雾化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聚氯乙烯乳化粉的制造方法,是将氯乙烯单体及乳化剂进行聚合反应,以获得第一聚氯乙烯乳液,其中基于氯乙烯单体的重量为100wt%,乳化剂的含量为0.5wt%至2.0wt%,且第一聚氯乙烯乳液的聚合度为700至1800;对第一聚氯乙烯乳液添加纤维素纳米纤维,以获得第二聚氯乙烯乳液,其中基于第一聚氯乙烯乳液的重量为100wt%,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含量为0.1wt%至5.0wt%;以及对第二聚氯乙烯乳液进行干燥步骤,以获得聚氯乙烯乳化粉。本发明所制得的聚氯乙烯乳化粉具有较低的雾化值,且所制得的发泡材料可具有良好的发泡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特别是关于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利用聚氯乙烯乳化粉所制作的发泡材料一般可运用于人造皮革、壁纸、汽车座椅及内饰皮等。此发泡材料可使用例如化学发泡的方式制造,其发泡配方可为混合可塑剂、聚氯乙烯乳化粉、安定剂、发泡剂及填充料,并利用涂布的方式进行烘烤成型。化学发泡的机制为发泡剂在混合后的可塑糊中经高温分解产生气体(例如:氮气)而发泡,当可塑糊进行涂布后,在其胶化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熔融粘度,搭配气体产生泡孔,待冷却后泡孔固定,即可形成发泡体。发泡体较佳为具有细致且均匀的发泡泡孔。
根据发泡材料的应用的不同,对于发泡泡孔的细致度及均匀性的要求亦有所差异,而聚氯乙烯乳化粉的性质不仅对于上述的发泡泡孔的尺寸和均匀度有显著的影响,更影响所制得的发泡材料的机械性质。一般而言,聚氯乙烯乳化粉的聚合度较高时,发泡材料的机械性质(例如:弹性及耐摩擦性)较佳,但通常发泡效果较差。须理解的是,在此所述的发泡效果是根据发泡材料的表面细致度、发泡泡孔的尺寸及均匀性来判定,发泡效果差系指发泡材料的表面细致度不佳,发泡泡孔的尺寸较大且不均匀;反之,发泡效果好是指发泡材料的表面细致度佳,发泡泡孔的尺寸小且均匀。
另外,聚氯乙烯乳化粉的制程中通常会加入乳化剂(或称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添加量亦会影响后续制得的发泡材料的发泡效果。通过添加较多乳化剂所制得的聚氯乙烯乳化粉,有助于使制作的发泡材料的发泡泡孔尺寸较小且均匀,但太多的乳化剂会使聚氯乙烯乳化粉的粘度及雾化值上升,则不利于做为汽车内饰材料的产品应用。
有鉴于此,亟须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的制造方法,以制作出具有较适当粘度且较低雾化值的聚氯乙烯乳化粉,并使所制得的发泡材料具有较佳的发泡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用其所制得的聚氯乙烯乳化粉具有较低的雾化值,且所制得的发泡材料可具有良好的发泡效果。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特定含量的乳化剂及制得具有特定聚合度的聚氯乙烯乳液,再添加纤维素纳米纤维以制造出聚氯乙烯乳化粉。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其是利用上述方面的方法所制得。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发泡材料,其是包含上述方面的聚氯乙烯乳化粉。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乳化粉的制造方法。首先,将氯乙烯单体及乳化剂进行聚合反应,以获得第一聚氯乙烯乳液,其中第一聚氯乙烯乳液的聚合度为700至1800。基于氯乙烯单体的重量为100wt%,乳化剂的含量为0.5wt%至2.0wt%。接着,对第一聚氯乙烯乳液添加纤维素纳米纤维,以获得第二聚氯乙烯乳液。基于第一聚氯乙烯乳液的重量为100wt%,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含量为0.1wt%至5.0wt%。然后,对第二聚氯乙烯乳液进行干燥步骤,以获得聚氯乙烯乳化粉。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乳化剂的含量为0.5wt%至1.5wt%。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聚氯乙烯乳液的聚合度为700至1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9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聚丙烯酸系吸水树脂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