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泥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9555.9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罗虹霖;王星;张建刚;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6;C01F17/00;C01F7/02;C01D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 |
地址: | 41001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泥 碱液 固液分离 回收 可用 有价金属 高钙渣 钠溶液 再利用 高硅 制备 沉淀 硫酸钠 焙烧 节约药剂 有效回收 磁选 浮选 浸出 水淬 萃取 煅烧 建筑材料 硫酸 过滤 金属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泥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固液分离;2)焙烧;3)水淬和固液分离;4)萃取、沉淀和煅烧;5)磁选;6)浮选;7)搅拌浸出和固液分离;8)沉淀和过滤。本发明根据赤泥中各种有效组分的特性,设计了针对性的回收步骤,可有效回收赤泥中的铁、钛、镓、铝、钪多种有价金属、高硅高钙渣、钠溶液和碱液,基本实现赤泥中有效组分的完全回收。回收的有价金属实现金属的再利用;高硅高钙渣可用于水泥、砖等建筑材料的制备;钠溶液可用于硫酸钠的制备。而且本发明先将赤泥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大部分的碱液,可减少硫酸的用量,节约药剂的使用,碱液也可用于后续步骤中,实现碱液的再利用,降低碱液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泥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是氧化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红色,故被称为赤泥。因矿石品位、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大约每生产lt氧化铝要排放1.0~1.8t的赤泥。据估计,全世界氧化铝工业每年产生的赤泥超过6×107t,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百万吨。目前,人们日益关注赤泥堆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例如赤泥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费较多的堆场建设和维护费用,而且存在于赤泥中的碱向地下渗透,造成地下水体和土壤污染。裸露赤泥形成的粉尘随风飞扬,污染大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造成负面影响,恶化生态环境。随着赤泥产出量的日益增加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限制赤泥的危害,多渠道地利用和改善赤泥,已迫在眉睫。
赤泥中的主要组分为SiO2、CaO、Fe2O3、Na2O、TiO2还含有一些微量的有价金属镓、钪等。目前,赤泥中有效成分的回收方法,主要是焙烧或还原焙烧回收Fe后,然后再回收赤泥中的1~2中组分。如专利CN201310575769.1从赤泥炉渣中回收铝的方法中,赤泥回收铁后,将炉渣通过硫化焙烧、水浸步骤后得到含偏钛酸的混合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沉铝,最终实现铝的回收。又如专利CN 201310575968.2从赤泥炉渣中回收钛的方法中,赤泥回收铁后,将炉渣通过硫化焙烧、水浸后得到含偏钛酸的混合溶液,然后氨水除铝、水解沉淀煅烧后回收二氧化钛。但是上述的方法,无法实现赤泥中有效成分的完全回收,剩余废弃物中仍有一些组分得不到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泥的回收方法,解决赤泥中部分有效成分得不到回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这种赤泥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液分离:将赤泥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赤泥渣和碱液;
2)焙烧:向步骤1)中的赤泥渣中加入浓硫酸和焦炭,混合均匀后,进行焙烧,得到高温焙烧料;
3)水淬和固液分离:向步骤2)得到的高温焙烧料加入到水中,进行水淬;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盐溶液和固体物料;
4)萃取、沉淀和煅烧:将步骤3)中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萃取,得到富钪溶液和钠溶液;接着向富钪溶液加入沉淀剂,得到钪盐沉淀;然后将钪盐沉淀进行煅烧,得到高纯氧化钪;
5)磁选:将步骤3)中固体物料进行磁选,得到钛铁镓精矿和磁选尾矿;
6)浮选:将步骤5)中的磁选尾矿进行浮选,得到高硅高钙渣和浮选尾矿;
7)搅拌浸出和固液分离:向步骤6)中的浮选尾矿中加入氢氧化纳和步骤1)中的碱液,进行搅拌浸出;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废渣和富铝溶液;
8)沉淀和过滤:向步骤7)中的富铝溶液加入晶种,进行蒸发结晶和煅烧后,得氧化铝。
所述步骤1)中,固液分离至赤泥渣中的含水量为低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9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