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式底栖动物过滤网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8843.2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忠;吉芬芬;马徐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筛 底栖动物 拉链 便拆式 网兜 初级过滤网 改良式 过滤网 漏斗网 杆柄 套杆 采集 螺纹连接 底泥 淘洗 定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式底栖动物过滤网,采集网筛与套杆相连,采集网筛包括顶部的网筛圈与漏斗网筛相连,漏斗网筛包括网筛体、初级过滤网及便拆式网兜,初级过滤网设置在网筛体中,便拆式网兜分别通过第一拉链圈、第二拉链圈与网筛体相连,第一拉链圈设置在网筛体底部,第二拉链圈设置在便拆式网兜顶部,套杆包括杆柄及与其螺纹连接的固定在网筛圈上的杆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的淘洗底泥且准确高效地挑选、收集底栖动物,实现了不同底质条件下底栖动物的定性定量高效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栖动物淘洗过滤装置,适用于淡水生态环境调查中各种底质条件下底栖动物定性定量样品的收集,特别适合植物碎屑丰富底质条件下的底栖动物样品采集。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水体底部的一类水生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加速水底碎屑分解,调节泥水界面物质交换,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完整性,因此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分析已成为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底栖动物的调查过程中,利用目前市场已有的底栖动物网淘洗底泥及收集底栖动物十分费时费力,亟需一种能够快速淘洗底泥并过滤收集底栖动物的装置。
目前,已有的采集网筛主要包括两种:(1)圆柱形不锈钢网筛,由环形侧壁和底部圆形组成。淘洗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底部圆形进水筛选泥样。淘洗泥样时,操作者需端着不锈钢网筛,淘洗工作量大,操作不便,效率低下,且底泥样品容易逃逸,导致底栖动物的损失,影响采样准确度。(2)传统底栖动物网,由网筛圈和漏斗网筛组成。该收集装置网兜深度太深,网筛圈为由高度约10cm不锈钢材质使得过滤网很沉重,因此淘洗底泥过程费力且淘洗剩余物杂乱,不利于底栖动物挑选及收集。另外,已有装置对于硬质或有机质极丰富的底泥淘洗、挑选及收集十分不便。总之,已有的采集网筛淘洗、挑选、收集过程相当繁琐且费时费力,不能完全满足采样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底栖动物过滤网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改良式底栖动物过滤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的淘洗底泥且准确高效地挑选、收集底栖动物,实现不同底质条件下底栖动物的定性定量样本的快速收集,尤其适用于植物碎屑丰富底质条件下的样品采集。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改良式底栖动物过滤网,包括采集网筛及套杆,其特征在于:采集网筛与套杆相连,采集网筛包括顶部的网筛圈与漏斗网筛,漏斗网筛包括网筛体、初级过滤网及便拆式网兜,初级过滤网设置在网筛体中,便拆式网兜分别通过第一拉链圈、第二拉链圈与网筛体相连,第一拉链圈设置在网筛体底部,第二拉链圈设置在便拆式网兜顶部,套杆包括杆柄及与其螺纹连接固定在网筛圈的连接头上。
所述的网筛圈为直径34-36cm的圆环形结构,材质为不锈钢,绢布缠绕将网筛圈与网筛体相连。
所述的初级过滤网孔径为15-17目(1.00mm),距离网筛圈垂直距离25-29cm,为尼龙材质。
所述的漏斗网筛体为孔径为58-62目(0.25mm),材质为尼龙。
所述的采集网筛设有15-17目的初级过滤网,离网筛圈垂直距离为24-
26cm。
所述的便拆式网兜为半径为4-6cm的半圆体结构,为尼龙材料,便拆式网兜与网筛体孔径一致(58-62目)。便拆式网兜的顶部设有第二拉链圈,网筛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拉链圈,便拆式网兜通过第一拉链圈、第二拉链圈与网筛体相连,第一拉链圈和第二拉链圈组成完整拉链结构,拉链结构半径4-6cm。
所述网筛圈和套杆为不锈钢材质,套杆固定在网筛圈上,套杆长58-62cm。
所述的采集网筛整体垂直高度为38-4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8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