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聚氨酯导电高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7712.2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孟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20;A61L27/50;A61L27/54;A61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物 高弹性体 导电 医用聚氨酯 医用级 制备 聚氨酯弹性体 聚氨酯复合物 聚氨酯基体 细胞相容性 后处理 导电材料 力学性能 医用材料 聚氨酯 聚吡咯 可溶解 添加量 电阻 商用 合成 保留 | ||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聚氨酯导电高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导电材料为合成的聚吡咯,聚氨酯基体为商用医用级、可溶解聚氨酯弹性体;导电物的添加量为3‑5wt%的导电物,可以实现聚氨酯复合物的导电(电阻值:1‑5×103Ω/square)。本发明由于采用特殊的后处理工艺以及医用级的聚氨酯,导电物高弹性体可以实现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也极大地保留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为未添加导电物的80‑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聚氨酯导电高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组织的再生和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电信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和成骨细胞)均可在由电介体产生的电磁场中或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反应,赋予生物材料导电性越发重要。导电材料在电刺激下可以调节细胞的粘附、迁移,蛋白质的分泌与DNA的合成等过程,能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聚苯胺(PA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将电信号引入组织的再生与修复过程中。例如,聚吡咯可支持不同类型细胞的粘附和生长,包括上皮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及其支持细胞、原代神经细胞、角化细胞和间质干细胞;与PPy相比,PAn易于用多肽进行表面改性,改变其氧化态,调节其导电性,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早期的的一系列研究(Shiyun Mengetc.Bioelectromagnetics:2013;J Bone MinerMetab:2011;Plos One:2013)表明人骨肉瘤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被接种于肝素掺杂的导电PPy复合支架,在一定的电刺激强度区域内,都会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蛋白,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蛋白均显著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导电聚合物结合于组织工程中,不但可以使电刺激局限在聚合物周围,达到电刺激的空间控制要求;而且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以使导电聚合物表现出不同的、更适宜的表面特性,例如引入电负性化合物(基团)。
为了克服聚吡咯本身力学性能不佳,不易成型等的缺陷,需要特殊的加工方式,或者引入高分子基质,例如聚氨酯。聚氨醋弹性体不仅具有高弹性、高耐磨、高机械强度、耐挠屈性、易加工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被公认为综合性能最优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应用于介入性导管、血管移植物、人工心脏及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等方面,在一些应用领域己经成功实现了商品化。目前有几家国外大公司已商业化生产医用聚氨酯材料,如美国诺誉(Noveon)、德国拜尔(Bayer)、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德国巴斯夫(BASF)等公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血液相容性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般认为,带有适量负电荷的材料表面可以阻止带有负电荷的细胞和蛋白质(电位值为-8--13mv)的贴附,从而具有改善其血液相容性。例如,Zhu等发现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带负电的聚氨酯膜表面不容易粘附细胞,内皮细胞生长良好(Yabin Zhu,Colloids&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04)。肝素化处理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表明,带负电荷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R Anrra et al.Eur.Polym.J.;2012)。材料表面的肝素结合量达到了0.68μg/cm.
电导电材料有利于细胞间生理讯号的传递,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取向等。对于聚氨酯而言,由于其成膜性较好,导致导电材料往往被聚氨酯基体包敷而隔离,不能形成导电通道;如果增加导电物的使用量,又往往极大地破坏材料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