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高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6794.9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昭宗;蔡菲;喻荣玲;张大忠;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0;C04B20/10;C04B18/14 |
代理公司: | 52114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渣 制备 环氧树脂胶粘剂 高透水混凝土 混凝土 包覆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 混凝土孔隙 资源化利用 表面包覆 耐候性能 透水系数 水搅拌 骨料 渗出 堆积 生态 室外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高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它是先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将钢渣包覆,然后将水泥与经环氧树脂胶粘剂包覆后的钢渣混合,最后加入水搅拌得到高透水混凝土。本发明有益效果:(1)骨料全部使用钢渣,从而实现了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并减少钢渣在室外堆积时造成的环境污染;(2)在制备混凝土时,先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钢渣进行表面包覆,可阻止钢渣中有害元素渗出而危害环境;(3)制备得到的混凝土孔隙率大于35%,28d抗压强度达31MPa以上,透水系数达42mm/s以上;(4)向混凝土中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可提高混凝土的耐候性能;(5)钢渣在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以钢渣为原料制备生态高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渣是钢铁企业在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为钢铁工业中最大的固体副产物,其排量约为粗钢产量的12%~15%。仅2016年,我国钢渣的排量就达1亿吨以上,2015年全国钢渣的累积堆存达10亿吨以上。由于钢渣都是采用室外堆积方式,使得钢渣中含有的铬、镉、砷等多种有害元素经雨水淋洗将进入土壤而严重污染环境,同时渣粉尘的飞扬也严重污染大气。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大力提倡和鼓励钢渣的资源化利用,但目前国内钢渣的利用率也只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钢渣利用率。
钢渣的孔隙率大,硬度也较大,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必将对其进行粉碎,这将增大粉碎的能耗,增加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钢渣的低成本及大规模利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高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并可减少钢渣中有害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高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它是先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将钢渣包覆,然后将水泥与经环氧树脂胶粘剂包覆后的钢渣混合,最后加入水搅拌得到高透水混凝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环氧树脂胶粘剂与粒径为5~15mm的钢渣颗粒混合,制备改性钢渣颗粒;
(2)将步骤(1)制得的改性钢渣颗粒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混合,得到钢渣混合料;
(3)向步骤(2)中制得的钢渣混合料加入水,搅拌后得到混凝土产品。
所述的环氧树脂胶粘剂为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氢化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液态聚酰胺类固化剂、硅烷偶联剂KH-570或硅烷偶联剂KH-550、聚乙烯醇乳液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分别按重量份80~120、10~30、20~60、1~6、10~40和20~50混合制得。
所述的环氧树脂胶粘剂、钢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重量份分别为:30~80、6000~16000、400~2000,采用水灰比为0.3~0.36。
本发明有益效果:(1)骨料全部使用钢渣,从而实现了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并减少钢渣在室外堆积时造成的环境污染;(2)在制备混凝土时,先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钢渣进行表面包覆,可阻止钢渣中有害元素渗出而危害环境;(3)制备得到的混凝土孔隙率大于35%,28d抗压强度达31MPa以上,透水系数达43mm/s以上;(4)向混凝土中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可提高混凝土的耐候性能;(5)钢渣在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1)将47.3kg液体双酚A型双环氧树脂6101、4.8kg氢化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19.2kg液体聚酰胺固化剂、1.0kg硅烷偶联剂KH-570、8.4kg聚乙烯醇乳液和19.3k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得到环氧树脂胶粘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