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6783.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兵;窦娆;李瑞泽;董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6/00;B60G13/14;F03G7/08 |
代理公司: | 21115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固态变压器 直线发电机 复合圆筒 再生 蓄电池 一体化电机 电压转换 动能 悬架 变压器 捕获 引入 | ||
1.一种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减震器包括一体化电机/变压器(1)、PWM整流器(2)、固态变压器(3)和蓄电池(5);
一体化电机/变压器(1)由单相高频变压器(6)和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组成;单相高频变压器(6)还作为固态变压器(3)的一部分与多个IGBT开关(4)构成固态变压器(3);
一体化电机/变压器(1)中的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的输出连接PWM整流器(2),PWM整流器(2)连接固态变压器(3),固态变压器(3)连接蓄电池(5);
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由电机线圈(11)、次级轴(12)、多个永磁体(13)和多个铁极(14)构成;单相高频变压器(6)由铁心(8)、多个初级线圈(9)和多个次级线圈(10)组成;
次级轴(12)穿过铁心(8)中心的轴向通孔且能沿着该通孔相对于铁心(8)做轴向移动;电机线圈(11)沿周向布置在铁心(8)的壁内,一个初级线圈(9)和一个次级线圈(10)相互靠近设置为一组线圈组,沿铁心(8)的轴向布置多组线圈组;
永磁体(13)和铁极(14)交替套在次级轴(12)上,相邻永磁体(13)的充磁方向相异,它们共同组成了发电机的运动部件;
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的运动部件随着车辆悬架振动输出频率和幅值都是时变的交流电;该交流电经PWM整流器(2)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经过控制八个IGBT开关(4)的通断状态,同时经过高频变压器(6)的能量隔离传输,将PWM整流器(2)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成更高或更低的直流电压,给蓄电池(5)充电,通过控制充电功率的大小和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电流的大小,实现能量回收和电磁阻尼减震;
通有电流的初级线圈(9)和次级线圈(10)在铁心(8)中产生的变压器磁力线(17)沿铁心(8)的周向分布;通有电流的电机线圈(11)在铁心(8)中产生的电机磁力线(18)为径向-轴向的闭合曲线;变压器磁力线(17)与电机磁力线(18)垂直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铁心(8)的壁上开设多个周向槽(15)和多个轴向槽(16);周向槽(15)中嵌有电机线圈(11),周向槽(15)的开口开在铁心(8)的内壁;轴向槽(16)中嵌有初级线圈(9)和次级线圈(10);铁心(8)的材料为高频损耗小、导磁性能良好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铁心(8)的材料选择软磁复合材料(SMC),或非晶合金、或纳米晶等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线圈(9)、次级线圈(10)和电机线圈(11)由多匝电磁线绕制而成;初级线圈(9)和次级线圈(10)都与电机线圈(11)垂直,初级线圈(9)和次级线圈(10)套住电机线圈(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变压器复合圆筒形直线发电机的再生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9)与次级线圈(10)的数量相同,均为n;电机线圈(11)与周向槽(15)的数量相同,为Z;当n能被数a整除时,有b=n/a,则n个初级线圈(9)或n个次级线圈(10)可以连接成b串a并结构,按照b串a并规则联结的n个初级线圈(9)和n个次级线圈(10)分别组成了单相高频变压器(6)的初级绕组(19)和次级绕组(20),初级绕组(19)和次级绕组(20)中的a、b取值相同或不同;同理,Z个电机线圈(11)也按如此规则处理联结,构成单相圆筒型永磁直线发电机(7)的电枢绕组(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