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6695.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水龙飞;孙则树;徐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马振亚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碳纤维板 桥梁 反力 螺母 后浇混凝土 张拉螺杆 张拉端 混凝土 千斤顶 安装固定块 固定端支座 混凝土区域 安装固定 固定螺母 立模浇注 使用寿命 碳纤维板 右端部 粘接剂 顶举 浇注 锁紧 植入 涂抹 钢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方法,其步骤是: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以及后浇混凝土区域植入钢筋的位置;对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后浇注混凝土区域进行处理;在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安装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对预应力碳纤维板与待加固桥梁底面的相互接触面进行处理,并涂抹碳纤维板粘接剂;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右端部的两侧分别连接张拉螺杆,并在张拉螺杆上依次套装固定螺母、反力块、反力螺母;安装固定块;用千斤顶顶举反力块,然后锁紧反力螺母;在待加固桥梁底部的后浇混凝土区域立模浇注混凝土。本发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和混凝土相结合对桥梁进行加固,提高了加固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桥梁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大量早期建成投入运营的公路桥梁,其修建时间早,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日益增长的荷载需求,桥梁承载力不足,老化现象严重,使得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急待采取有效的改造加固措施恢复和提高它们的承载力。
目前常用的桥梁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布加固法等,其皆属于被动加固,只有当桥梁结构破坏产生应力变形之后碳纤维布和钢板才能被张拉并发挥作用,起到的加固效果有限。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是采用主动加固的方法,它通过张拉碳纤维板并产生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碳纤维板桥梁加固法与传统的碳纤维布加固法相比,更能充分发挥碳纤维高强度的作用,与增大截面加固法或粘贴钢板加固法相比,其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抗拉强度大大增强。
但现有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是在碳纤维板和梁底接触面上涂抹粘结剂再张拉碳纤维板,粘接剂的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降低,从而对桥梁的结构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和混凝土相结合对桥梁进行加固,提高了加固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按照设计图对待加固桥梁进行施工放样,准确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化学螺栓以及后浇混凝土区域植入钢筋的位置;
对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后浇注混凝土区域进行处理;
在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安装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使固定端支座与张拉端支座的中心连接线重叠于待加固桥梁底部的水平中心线;
对预应力碳纤维板与待加固桥梁底面的相互接触面进行清洁处理,并涂抹碳纤维板粘接剂,让固定端支座压紧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左端,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右端由张拉端支座的上部穿出;
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右端部的两侧分别连接张拉螺杆,并在张拉螺杆上依次套装固定螺母、反力块、反力螺母;
在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固定螺母与张拉端支座之间安装固定块,该固定块位于张拉螺杆的下部;
将千斤顶的底座支撑在固定块上,顶举头顶住反力块,按设计要求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当预应力碳纤维板伸长量达到要求值时,锁紧反力螺母;
在待加固桥梁底部的后浇混凝土区域立模,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并养护。
所述对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后浇注混凝土区域进行处理是将后浇注区域凿毛糙,清洁处理后钻若干盲孔,在孔内植入钢筋并用结构胶固定。
所述待加固桥梁的底部后浇注混凝土区域植入的钢筋其端部弯曲。
所述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固定块的安装,是采用化学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转体系统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T型梁顶升辅助钢构件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