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25688.9 | 申请日: | 201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宝;时锴;刘鹏;章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采暖炉 吸收式热泵 太阳能集热器 辅助换热器 供暖系统 节能高效 热用户 冷凝器和蒸发器 建筑工程技术 太阳能集热 并联连接 供暖需求 供热回路 环境状况 绿色能源 热泵回路 蓄热回路 蓄热水箱 发生器 控制阀 吸收器 补热 集热 太阳能 供热 驱动 | ||
1.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辅助换热器和燃气采暖炉,吸收式热泵和燃气采暖炉分别连接热用户以供热;
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其中冷凝器通过控制阀连接热用户;
太阳能集热器连接有供热回路和蓄热回路,供热回路中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导热油泵,然后连接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并经过辅助换热器回到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回路中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导热油泵,然后连接蓄热水箱,再回到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采暖炉并联连接辅助换热器;
热用户循环分为热泵回路和补热回路,热泵回路中热用户出口连接采暖水泵,然后连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再由吸收器连接冷凝器,最后由冷凝器回到热用户;补热回路包括燃气采暖炉补热和辅助换热器补热,热用户出口连接采暖水泵,然后连接蓄热水箱,再由蓄水箱连接燃气采暖炉或辅助换热器回到热用户;
所述回路均设置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工质对采用氨盐工质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盐工质对为氨-硝酸锂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盐工质对为氨-硫氰酸钠溶液。
6.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具有四种运行模式:太阳能单独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模式、太阳能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并蓄热模式、太阳能与燃气采暖炉联合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模式和蓄热水箱与燃气采暖炉联合供暖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单独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模式,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经导热油泵进入发生器驱动吸收式热泵运行,然后回到太阳能集热器;热用户采暖热水经采暖水泵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然后经冷凝器回到热用户,通过开闭所需回路的控制阀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并蓄热模式,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经导热油泵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蓄热水箱进行蓄热,然后回到太阳能集热器;另一路进入发生器驱动吸收式热泵运行,然后回到太阳能集热器;热用户采暖热水经采暖水泵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然后经冷凝器回到热用户,通过开闭所需回路的控制阀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能与燃气采暖炉联合驱动吸收式热泵供暖模式,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经导热油泵进入发生器驱动吸收式热泵运行,然后经过辅助换热器后回到太阳能集热器;燃气采暖炉连通辅助换热器,燃气采暖炉的热水经辅助换热器加热导热油后回到燃气采暖炉;热用户采暖热水经采暖水泵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然后经冷凝器回到热用户,通过开闭所需回路的控制阀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蓄热水箱与燃气采暖炉联合供暖模式,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经导热油泵进入蓄热水箱进行蓄热,然后回到太阳能集热器;热用户采暖热水经采暖水泵进入蓄热水箱吸热升温,然后进入燃气采暖炉,在燃气采暖炉内被加热升温后回到热用户,通过开闭所需回路的控制阀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6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