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挤出锚固锚杆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5211.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东;高玉峰;周源;张飞;张宁;吴勇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虞希光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挤出 锚固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叉挤出锚固锚杆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由锚杆主体、交叉锚固套片、锁紧螺旋套和挤压外套筒组成。将锚杆主体打设到预定位置后,套入交叉锚固套片,用挤压外套筒将交叉锚固套片冲击叉裂开来,形成扩大的锚固端,将锚杆主体固定在土体或岩体中,形成抗拔锚固力,再用锁紧螺旋套将叉裂后的锚固套片锁紧,防止锚固松弛。本发明利用物理方法加强土体之间的连接,增强了边坡的抗滑力,避免由于基坑边坡开挖造成的土体滑动、坍塌等事故,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注浆材料。本发明可用于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本发明装置仪器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挤出锚固锚杆使用方法。本发明将锚杆主体打设到预定位置后,套入交叉锚固套片,用挤压外套筒将交叉锚固套片冲击叉裂开来,形成扩大的锚固端,将锚杆主体固定在土体或岩体中,形成抗拔锚固力,再用锁紧螺旋套将叉裂后的锚固套片锁紧,防止锚固松弛,增强了边坡的抗滑力,避免由于基坑边坡开挖造成的土体滑动、坍塌等事故,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本发明针对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改善了传统的注浆锚固方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注浆材料。本发明涉及属于岩土工程及环境工程等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稀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日益增加。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方法中,非开挖工程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因此,基坑开挖是目前开发地下空间的比较常用的方法。然而不少地区的土体性质较差,给施工带来的难度,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基坑开挖支护形式多样,如放坡开挖、外拉锚配合护壁桩开挖、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护坡桩加锚杆、搅拌桩支护及逆作法施工等。其中,锚管支护具有占用场地小、基坑内施工空间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因而被广泛运用在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锚管支护的锚固方式一般为注浆锚固,注浆锚固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注浆饱满的程度不能得到可靠保证,二是注浆凝固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不能用作及时加固。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锚杆锚固方法,采用挤压扩大的方法进行锚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交叉挤出锚固锚杆的使用方法。将锚杆主体打设到预定位置后,套入交叉锚固套片,用挤压外套筒将交叉锚固套片冲击叉裂开来,形成扩大的锚固端,将锚杆主体固定在土体或岩体中,形成抗拔锚固力,再用锁紧螺旋套将叉裂后的锚固套片锁紧,防止锚固松弛,增强了边坡的抗滑力,避免由于基坑边坡开挖造成的土体滑动、坍塌等事故,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基坑开挖支护工程。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叉挤出锚固锚杆,其整体结构包含锚杆主体、交叉锚固套片、锁紧螺旋套、挤压外套筒。
其中锚杆主体是实心圆杆状杆件,端部直径稍大于后部,在套叠交叉锚固套片的部位,有螺纹用来装配锁紧螺旋套;
其中交叉锚固套片是互相咬合两个梳齿圆筒叠合而成,在两端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交叉锚固套片向外挤出扩大,插入到周围的土体或者岩体中,形成锚固力;
其中锁紧螺旋套是内壁带有螺纹的金属圈,在交叉锚固套片锚固完成后旋紧在锚杆主体上,防止锚固作用松弛或变形回缩,锁紧螺旋套一端有豁口,与挤压外套筒的拨齿相配合,完成锁紧螺旋套在土体深处的旋紧;
其中挤压外套筒是金属圆筒结构,套在锚杆主体外面,挤压外套筒的一端带有拨齿,用来拨动旋转锁紧螺旋套,在冲击交叉锚固套片的过程中,用不带有拨齿的一端来冲击交叉锚固套片,冲击完成后用带有拨齿的一端来旋转锁紧螺旋套,挤压外套筒内部有旋进螺纹。
交叉挤出锚固锚杆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平整施工场地,在基坑需要打设锚管的地方进行测量定位,标记出钻孔位;
2、钻孔作业前,调整好钻孔机的角度,用锚杆机标记的地方进行钻孔,启动钻机,直至钻进到预定深度;
3、钻孔结束后进行清孔,将锚杆主体打设到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等长锚索或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后压式拉压复合型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