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2952.3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5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满逸迪;倪菁菁;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 病患 用上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该方法采用了给药器,该给药器包括注射筒、上药模块、回转模块和手推杆,注射筒内设有螺旋槽,注射筒的外壁设有凹槽;上药模块位于注射筒的凹槽内,上药模块用于给病人患处上药;回转模块安装在注射筒的右侧,回转模块使注射筒旋转;手推杆穿过回转模块,手推杆位于注射筒内。本发明主要用向耳道内、鼻腔内或者咽喉处这些较深的部位进行给药,利用旋转离心的原理对病患处进行给药,给药均匀,不会形成堆积,有的地方还没有上药,加快病患处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包括耳、鼻、喉等部位,是人体比较容易发病的一些部位,同时也是最容易困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其他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病,耳、鼻、喉是人体的小部位,分布在大脑的周围,耳、鼻、喉得了病最容易受影响的就是大脑,大脑受损,进而影响全身,而在耳、鼻、喉中,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患处消毒上药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用棉签为患者上药和清洗,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工作难度。主要是向耳道内、鼻腔内或者咽喉处这些较深的部位进行给药。另外,因为耳道、鼻腔或者咽喉等腔道不平滑,有的时候需要借助外光来确定病变组织部位,操作十分繁琐,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使用效果差。现有的给药装置往往不能做到上药均匀,对于不同大小的耳道、鼻腔或咽喉,必须采取不同的给药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本发明主要用向耳道内、鼻腔内或者咽喉处这些较深的部位进行给药,利用旋转离心的原理对病患处进行给药,给药均匀,不会形成堆积,有的地方还没有上药,加快病患处的恢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包括注射筒、上药模块、回转模块和手推杆,所述的注射筒内设有螺旋槽,注射筒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的上药模块位于注射筒的凹槽内,上药模块用于给病人患处上药;所述的回转模块安装在注射筒的右侧,回转模块使注射筒旋转;所述的手推杆穿过回转模块,手推杆位于注射筒内;
该耳鼻喉病患用上药器的使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药粉放入到上药模块内;
步骤二:步骤一中药粉放好之后,医护人员将注射筒缓缓的放入到病人的耳、鼻或喉内,利用手推杆推着横杆向左侧前进,圆球在注射筒的螺旋槽内移动,使注射筒旋转,带动扭簧二上劲;另一种实施方式:医护人员通过把手抽拉齿条,使齿轮转动,注射筒跟随旋转;
步骤三:步骤二中的回转模块旋转完成后,回转模块旋转配合上药模块,上药模块随着注射筒的旋转,张合盖被旋转甩开,将上药盒内的药粉撒到病患处;根据病人的耳鼻喉的腔道大小不同,推动斜板二,使斜板一向外移动,调整合适直径,使上药更精准;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分次对病患处上药。
优选的,所述的上药模块包括斜板一、斜板二、弹簧、上药盒和张合盖,所述的斜板一位于注射筒的凹槽内,斜板一上表面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的斜板二位于注射筒的凹槽内,斜板二和斜板一相互接触,斜板二推着斜板一上下滑动;所述的弹簧一端连接在斜板一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注射筒的凹槽内;所述的上药盒位于斜板一的凹槽内;所述的张合盖通过圆销安装在斜板一上,圆销内设有扭簧一,张合盖用于对上药盒进行密封。工作时,将药粉放入到上药盒内,将给药器缓慢放入到病人的耳、鼻或喉内,上药模块随着注射筒的旋转,张合盖被旋转甩开,将上药盒内的药粉撒到病患处;根据病人的耳鼻喉的腔道大小不同,推动斜板二,使斜板一向外移动,调整合适直径,使上药更精准。
优选的,所述的张合盖为螺旋叶状,张合盖的外侧镶嵌有铁块。当注射筒旋转时,张合盖的受离心力易张开,张合盖也旋转,张合盖形成微风,轴向布药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