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CD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摩擦辊筒结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22490.5 | 申请日: | 201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肖宪书;马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高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装置 摩擦辊筒 传感装置 控制器 主处理 加热温控装置 驱动控制方式 定向排列 结构装置 加热控制装置 数据信息传输 定向效果 摩擦阻力 生产加工 实时转速 输出机构 压力发生 液晶分子 导热棒 装设 监控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LCD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摩擦辊筒结构装置,涉及LCD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速率传感装置装设在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机构上;加热温控装置与摩擦辊筒通过导热棒结构相连;速率传感装置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主处理控制器相联,主处理控制器通过驱动控制方式与第一动力装置相联,主处理控制器通过驱动控制方式与加热温控装置相联。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动力装置上装设速率传感装置,对第一动力装置的实时转速进行监控;通过设置加热控制装置,对转速发生变化的摩擦辊筒进行温度供应、调节,防止因摩擦阻力变化导致的PI定向效果下降,保证了在转速和、阻力、压力发生改变时的液晶分子的积极有序排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CD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CD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摩擦辊筒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在LCD生产过程中,摩擦PI使得液晶分子排列保证一致性。摩擦是在PI上按一定方向磨出沟槽,使液晶按磨出的方向一致性排列。普通的TN产品摩擦角度为45度;HTN产品摩擦角度为110-150度;STN产品为180度-270度。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上下两片玻璃重叠后所形成的夹角,夹角越大,生产出来的产品视角越宽。而在对PI进行定向摩擦时,摩擦平台的速度、辊筒的转速、辊筒压入量的大小,对产品摩擦效果的影响很大,当PI上的摩擦阻力增大时,如何有效降低摩擦辊筒降速对液晶分子定向排列导致的影响,保证液晶分子的积极有序排列,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LCD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摩擦辊筒结构装置,通过在第一动力装置上装设速率传感装置,对第一动力装置的实时转速进行监控;通过设置加热控制装置,对转速发生变化的摩擦辊筒进行温度供应、调节,防止因摩擦阻力变化导致的PI定向效果下降,保证了在转速和、阻力、压力发生改变时的液晶分子的积极有序排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LCD液晶分子定向排列的摩擦辊筒结构装置,包括摩擦辊筒和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连杆机构,第一驱动连杆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机构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摩擦辊筒固定连接。
包括速率传感装置,速率传感装置装设在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机构上。
包括加热温控装置,加热温控装置上设有导热棒结构,加热温控装置与摩擦辊筒通过导热棒结构相连。
包括主处理控制器,速率传感装置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主处理控制器相联,主处理控制器通过驱动控制方式与第一动力装置相联,主处理控制器通过驱动控制方式与加热温控装置相联。
其中,加热温控装置上的导热棒结构分为外层导热棒和内层导热棒;摩擦辊筒上开设有导热腔结构,导热腔的内层表面设有采用导热金属制成的吸热层;加热温控装置通过连杆结构与摩擦辊筒固定连接。
其中,外层导热棒与内层导热棒之间设有密封圈结构;密封圈结构装设在导热腔的开口位置处;外层导热棒包裹一层隔热橡胶层。
其中,摩擦辊筒上设有摩擦层,摩擦层采用防静电布料制成。
其中,第一动力装置采用恒功率调控的伺服电机装置。
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设有用于实时监测分析第一动力装置转速的速率监测单元;主处理控制器内设有用于驱动保持第一动力装置功率恒定的功率控制单元;主处理控制器内设有用于调节控制加热温控装置的温度控制单元。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动力装置上装设速率传感装置,对第一动力装置的实时转速进行监控;通过设置加热控制装置,对转速发生变化的摩擦辊筒进行温度供应、调节,防止因摩擦阻力变化导致的PI定向效果下降,保证了在转速和、阻力、压力发生改变时的液晶分子的积极有序排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高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蚌埠高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 下一篇:配向膜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