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酵素及其原液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2289.7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邵士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士玲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33/125;A23L33/10;A23L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田阳 |
地址: | 156399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莓 酵素 原液 称取 发酵 红糖 米醋 制作 预处理 封口 发酵混合物 避光保存 标记信息 产品营养 口感风味 自然常温 纯净水 发酵罐 活性高 酵母粉 灭菌 放气 灌装 酵母 浸出 纱布 洗净 杂菌 白酒 过滤 开口 协同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莓酵素及其原液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蓝莓后,用水洗净,得到预处理的蓝莓;按每1kg蓝莓称取红糖0.3‑0.5kg、纯净水0.5‑5kg,并按每1kg蓝莓称取白酒0.005‑0.01kg、9°米醋0.02‑0.05kg和酵母0.05‑0.2g加入到发酵罐内混合并搅拌;发酵罐纱布封口,25℃‑30℃避光保存,标记信息,定期开口放气,得到发酵混合物,静置保存90‑360天;收集其液体得到蓝莓酵素原液,蓝莓酵素原液进一步过滤、灌装、灭菌、包装,得到终产品蓝莓酵素。本发明采用自然常温发酵,酵母粉、9°米醋、红糖协同浸出、发酵制作蓝莓酵素及原液,使得产品营养成分活性高、杂菌少、口感风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蓝莓酵素及其原液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学名越桔,又称蓝浆果等,属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是多年生绿叶或常绿灌木,原产于北美,是地球上少有的绿色植物之一。蓝莓属小浆果类果树,世界上越有45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中国约有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蓝莓根部常年生长在冻土中,其果实营养成分丰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的微量元素普遍高于其他果实,蓝莓富含花青素、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尤其花青素含量一般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花青素具有解除视力疲劳,延缓衰老,增加免疫力,降低血糖等作用,被称为人类第一号抗氧化剂。
酵素又称为“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酵素存在于所有动植物、微生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才能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自体免疫、修复组织等生理功能,经科学认证,酵素具有消炎抗菌,激活细胞,改善体质,美容养颜等作用。
在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有很多关于越桔入药的记载。而现在欧美国家对蓝莓的营养保健功能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在蓝莓的抗氧化、防衰老、改善记忆和视力、消炎抗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蓝莓是一种低热量的食品,1/2杯蓝莓仅含42卡路里的热量,在日本和美国都将蓝莓列于抗癌食品的首位。
新鲜的蓝莓果不易储存,保质期短,对其进行深加工大大提高原料附加值、开发出不同蓝莓深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是蓝莓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蓝莓果实汁液丰富、颜色深厚、果香浓郁,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制作酵素的良好原料。酵素不仅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蓝莓做了大量研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采用蓝莓做成的饼干、面包、饮品等,但是,目前为止还未有统一的制作方法和产品标准。
目前,已有的关于蓝莓酵素的制作方法,1)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原料,例如100℃-120℃下高温灭菌处理;2)处理原料通过破碎、打浆等物理破坏方式;3)发酵过程中,先发酵(发酵温度在40℃以上)加热(60℃-80℃,保持温度10-12小时)后再二次发酵。以上酵素的制作方法,由于通过高温灭菌处理,会造成原料的营养成分失去活性,破碎、打浆等物理性破坏,生产成本高,使得原料的大量营养成分流失,高温发酵会造成制成的酵素活性差,质量差,保质期短,并且酵素制作过程中含有杂菌杂质多、发酵过程控制不好、制成的酵素口感不佳等问题,上述问题有待继续研发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常温发酵,生产出酵素活性高、杂菌少、酸甜适中、口感佳的蓝莓酵素原液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莓酵素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蓝莓酵素原液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蓝莓后,用水洗净,得到预处理的蓝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士玲,未经邵士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酒护肝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润肠减肥组合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