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变形功能的多轨道超大型起重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21987.5 | 申请日: | 201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平;章琢;周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23/62 | 分类号: | B66C23/62;B66C2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轨道 起重设备 多轨道 台车 变形功能 动力系统 卷扬系统 下车系统 多环形 吊重 配重 上车 整车 轨道 地基处理 回转作业 接地比压 圈环形 上回转 多圈 台环 地基 并列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变形功能的多轨道超大型起重设备,包括上车吊重系统、下车系统、卷扬系统、动力系统和配重;环形轨道为内、外两圈环形轨道或多圈环形轨道;由上车吊重系统、下车系统、卷扬系统、动力系统和配重分别组装成一台、独立的两台或并列的多台环轨起重设备,在同一圈或不同圈的环形轨道上回转。本发明具有多台车、多环形轨道、多台车分别作用于多环形轨道上,可以实现整车360度全方位回转作业,作业范围广;多台车、多轨道结构可以增加整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接地比压,使得地基的处理变得简单,减少地基处理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型起重设备,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能源和石化工程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工程中模块化、大型化和一体化吊装要求不断提高,对起重机设备起重量和起重力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超大形起重设备的使用往往只是几个典型的大型工况,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并不高;且超大超重件吊装时地面接地比压(接地比压:指和地面接触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载荷)较大,地基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成本合理、拆装便利,部件利用率高,接地比压小,同时又能够满足某些超大工况需求的起重设备要求越来越高。
超大型起重设备是一种新形式的起重机,具有起重量和起重力矩大的优势,经常被用作超大超重件的吊装。随着国际能源和化工领域的快速发展,超大超重件件施工越来越多。在考虑成本和拆装便利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降低接地比压且征集利用率较高的起重设备是大势所趋。传统的环轨起重机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全回转式环轨起重机的配重固定在平台上,其整机起重力矩的变化是通过调整环轨直径大小以实现,整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半回转式环轨起重机的配重放置在地面上,整机前台车绕配重中心回转,配重位置无法移动。此种方式环轨起重机起重力矩的变化是通过调整前台车与配重之间的距离实现的,整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
现有技术一,图1所示的环轨起重机,环形轨道为内外双轨式,配重固定在平台上,不可移动,一般通过增加平台配重重量、强化整机结构或调整调整轨道直径大小来实现的。整机不具有变形功能,其起重能力的调节仅能通过强化结构件能力、增加配重数量或调整轨道直径,起重能力的调节有限,且受制于运输条件的限制,结构件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加强。
现有技术二:图2所示的配重可变幅的超大型起重设备,是将环轨起重机的技术与履带起重机的超起配重技术相结合,通过改变悬挂配重的配重数量和幅度来提高整机的起重力矩。拆除悬挂配重即可变为图1所示的传统环轨起重机。起重能力的调节除了通过方案一的形式进行调节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悬挂配重的方式进行调节,但性能的调节也受制于整车结构件承载能力的限制。若整车结构件按照带悬挂配重时的承载能力来匹配,则当整车不带悬挂配重工作时,结构件承载能力富余量较大,尤其是臂架较重时会降低整车的承载能力;若整车结构件按照不带带悬挂配重时的承载能力来匹配,则当整车带悬挂配重工作时,结构件承载能力不足,整车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有限。且整机在工作过程中要保证悬挂配重离地,否则起重设备不能进行回转作业。这就要求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起吊设备及其工作幅度与悬挂配重的重量及其工作幅度完全匹配,从而保持系统的整体平衡。而当起重机作业工况变化时,例如吊装重物幅度进行变化,就需要随时调节悬挂配重的数量,进行配重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保证悬挂配重离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当不吊载时,悬挂配重都会全部压力地面上,此时起重设备无法进行回转,此时需要将悬挂配重全部移除,主机回转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辅助起重机再将全部的悬挂配重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从新进行组装,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吊车的实用性能。当起吊设备越来越大时,悬挂配重的重量及幅度都会随之增加,要实现悬挂配重的离地,将大大增加桅杆、桅杆支架及主机的负荷,对整车的稳定性也是个严重的考研。同时停放悬挂配重的地面平整度和地面承载能力也要满足要求。
因此,方案一和方案二整车承载能力提升有限,不能根据实际的吊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更不能实现本发明中的一台车变成两台车的功能;整车接地比压较大,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整车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19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瓷砖用吊机
- 下一篇:一种电镀罐体自动入水出水机构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