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1606.3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8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日胞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日胞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20/10;G16H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郭佩兰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数 操作单元 非传染性 管理系统 医学诊疗 慢性病 额外开销 管理单元 系统统合 医疗资源 互联网 云平台 省略 医生 虚拟 异地 认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包括复数患者操作单元,复数医生操作单元、复数虚拟诊室单元,医生管理单元,数据云平台。该系统统合优质医疗资源,使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以按需、适时/异地挂号,继续求诊自己信赖认可的专家看病,部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还可省略患者舟车劳顿及食宿等看病额外开销,减少看病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医疗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代表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尤其严重,发病率分别高达23%和11%,意味着全国有超过2亿以上的这类患者需要获得正确诊治及指导。但由于优质性的公立医院和专家都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大城市,尽管国家卫计委近年来主导分级诊疗,但因为基层医生尚不被患者接受,故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患者就诊依然很拥挤、非常困难,好专家的一号难求,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难就难在患者跨越千里都要求诊好专家。没有患者信赖的好专家介入的医疗都不可能获得患者认可,任何医疗的核心是好医生好专家。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希望与机遇,中国确实也需要互联网医疗,尤其欠发达地区。现实情况是:许多互联网大公司及医生集团均声称开展互联网医疗,但主要涉及智能型挂号、远程心电监护APP、养老智慧型照护或第三方图像诊断系统开发等,至今国内外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即存在和完成专业性的医患检诊治疗行为与数据的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该系统统合优质医疗资源,使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以按需、适时/异地挂号,继续求诊自己信赖认可的专家看病,部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还可省略患者舟车劳顿及食宿等看病额外开销,减少看病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包括复数患者操作单元,复数医生操作单元、复数虚拟诊室单元,医生管理单元,数据云平台。
其中,患者操作单元由患者挂号模块、病历获取模块、支付/退款模块、视频/音频连接模块、诊疗结果模块、服务反馈模块组成;
医生操作单元由视频/音频连接模块、病历查看模块、诊断输入模块、处方输出模块、药事审核模块、质量反馈模块组成;
虚拟诊室由视频/音频实时传输模块、病历展示模块、诊断书展示模块组成;
医生管理单元由视频/音频连接模块、电子考核模块、反馈收集模块组成;
数据云平台是基于云技术的互联网数据库,由复数数据库服务器、复数中间服务器、复数应用服务器组成。
其中,患者操作单元中的患者挂号模块通过提交挂号信息到数据云平台,数据云平台登记该挂号信息并判断是否可以挂号,然后反馈到患者挂号模块挂号是否成功;病历获取模块通过患者手动输入或扫描病历方式获取患者病历信息并电子化后提交至数据云平台,供医生调用;支付/退款模块用于患者支付挂号及诊疗费用,以及在未完成挂号及诊疗过程时退还费用;视频/音频连接模块用于连接到虚拟诊室,与医生进行视频/音频交流;诊疗结果模块用于患者查看医生的诊疗结果以及打印诊疗结果和处方,服务反馈模块通过数据云平台将对接诊医生的评价以及意见反馈给医生管理单元;
医生操作单元中的视频/音频连接模块用于连接到虚拟诊室,与患者进行视频/音频交流;病历查看模块用于查看患者提供的电子病历,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诊疗;诊断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诊疗结果供患者查看,处方输出模块经药事审核模块进行审核后供患者使用;质量反馈模块通过数据云平台将医学诊疗与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反馈给医生管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日胞,未经魏日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1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病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