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0446.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丁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金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接组件 晶状体 双工作模式 夹持装置 眼科 上行 夹子本体 内螺纹管 手持外壳 输入装置 外螺纹管 下行 夹板 工作模式 过程安全 矩形插杆 驱动螺母 上驱动臂 下驱动臂 下限位环 小径圆筒 从动套 伸缩夹 限位槽 限位孔 插孔 大径 通孔 连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外壳、输入装置、上行螺接组件、下行螺接组件、夹子本体;所述手持外壳包括大径圆筒、右侧通孔、左限位槽、连通插孔、小径圆筒、侧限位孔、下限位环;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矩形插杆、驱动螺母、从动套环;所述上行螺接组件包括第一外螺纹管、第一内螺纹管;所述下行螺接组件包括第二外螺纹管、第二内螺纹管;所述夹子本体包括伸缩夹臂、上驱动臂、下驱动臂、上行夹板。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操作简单;操作精准,过程安全;可以实现快慢两种工作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晶状体是指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它的成分包括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人工晶状体的形状功能类似人眼的晶状体,具有重量轻、光学性能高、无抗原性、致炎性、致癌性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白内障术后摘除了浑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使外界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就能看清周围的景物了。
通常使用镊子夹持人工晶状体,将其从储存器皿内取出,由于人力控制夹持晶状体的力度很不稳定,并且镊子尖锐容易损伤人工晶状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稳定夹持晶状体的夹持装置和夹持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操作简单;操作精准,过程安全可以实现快慢两种工作模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眼科用晶状体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外壳、输入装置、上行螺接组件、下行螺接组件、夹子本体;
所述手持外壳包括:
大径圆筒,空心圆柱体状,所述大径圆筒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
右侧通孔,沿轴向设在所述大径圆筒右侧;
左限位槽,沿轴向设在所述大径圆筒左侧;
连通插孔,设在所述大径圆筒下端面中心;
小径圆筒,同轴设在所述大径圆筒下方,通过连通插孔与大径圆筒连通,所述小径圆筒外径小于所述大径圆筒外径,所述小径圆筒下端开口设置;
侧限位孔,设有两只,所述小径圆筒左、右两侧分别沿其轴向设有一只侧限位孔;
下限位环,设在所述小径圆筒外壁下半部分;
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矩形插杆,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大径圆筒、连通插孔、小径圆筒设置,所述矩形插杆上端膨大成型有矩形截面的传动插头,所述矩形插杆位于所述小径圆筒内的部分还设有弹簧挡环,所述矩形插杆位于所述小径圆筒内的部分还绕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设在所述弹簧挡环上方;
驱动螺母,套设在所述小径圆筒外壁,所述驱动螺母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大径圆筒与下限位环之间;
从动套环,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位于弹簧挡环下方位置处,所述从动套环外壁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与对应侧限位孔插接配合的从动插头,所述从动插头端部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母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从动套环、连通插孔均可以允许矩形插杆自由转动;
所述上行螺接组件设在所述大径圆筒下半部分,所述上行螺接组件包括:
第一外螺纹管,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上,所述第一外螺纹管内壁成型为与矩形插杆扭转传动连接的矩形状,所述第一外螺纹管外壁下沿设有环形凹槽并套设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固定在所述大径圆筒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金,未经丁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前囊口辅助固定型人工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