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0083.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1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荣;吴阳江;刘昊;从金亮;张明玉;包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B11/08 | 分类号: | C25B11/08;C25B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阴极 颗粒层 修饰 制备 颗粒薄膜 光电流 衬底 上翘 势垒 导电性 薄膜光电极 可见光响应 包裹结构 产氢效率 开启电压 过渡层 界面处 透光性 | ||
本发明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由表面向下逐层为Pt催化剂颗粒层、Fe2O3包裹CuFeO2颗粒薄膜层、ITO导电玻璃衬底,Fe2O3包裹CuFeO2颗粒薄膜层中Fe2O3与CuFeO2之间构成包裹结构,表面的Fe2O3在CuFeO2与Pt催化剂颗粒层之间形成过渡层,消除该界面处的上翘势垒,提高光阴极的光电流密度和产氢效率。本发明的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及制备方法,克服现有CuFeO2薄膜光电极制备温度高、容易破坏ITO导电玻璃衬底的导电性与透光性及CuFeO2与Pt催化剂颗粒层之间形成上翘势垒的缺点,具有稳定性好、可见光响应、光电流密度大和开启电压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及制备方法,可在ITO导电玻璃衬底上低温制备CuFeO2薄膜光阴极。
背景技术
氢能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等优点,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化石能源替代技术之一。自从Fujishima等人开拓性地将二氧化钛(TiO2)电极应用于光解水制氢,寻找具有高稳定性、高产氢效率的半导体光电极就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相比于在光解水反应中产生氧气的光阳极,直接在表面析出氢气的光阴极研究报道的成果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可用于制备光阴极的p型半导体种类数量较少。CuFeO2属于铜铁矿材料的一种,具有p型导电性、可见光响应、适合产氢的能带结构等特点。但目前常见的CuFeO2薄膜光电极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固相反应法等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是制备温度较高,一般在700℃甚至1000℃以上,并需要持续退火处理数十个小时,而常用的透明导电衬底,如ITO玻璃等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很容易在高温处理下遭到破坏,700℃的退火处理甚至可能彻底破坏掉ITO玻璃;另一方面,虽然CuFeO2的能带结构很适合作为光阴极,但其功函数与目前公认最高效的Pt等贵金属产氢催化剂的功函数的差异较大,容易在界面处形成不利于光生载流子输运的上翘势垒。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Pt修饰Fe2O3包裹CuFeO2光阴极,光阴极由表面向下逐层为Pt催化剂颗粒层、Fe2O3包裹CuFeO2颗粒薄膜层、ITO导电玻璃衬底,Pt催化剂颗粒沉积在Fe2O3包裹CuFeO2颗粒薄膜层表面,得到Pt催化剂颗粒层, Fe2O3包裹CuFeO2颗粒薄膜层中Fe2O3与CuFeO2之间构成包裹结构,Fe2O3和沉积好的CuFeO2颗粒层结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的Fe2O3包裹 CuFeO2颗粒薄膜层,表面的Fe2O3在CuFeO2与Pt催化剂颗粒层之间形成过渡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