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ESP精轧机组在线换辊的顺流换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9985.2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张敏;杨彦博;孙建亮;刘才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1/12 | 分类号: | B21B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王冬杰;张冬花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esp 轧机 在线 顺流 方法 | ||
1.一种实现ESP精轧机组在线换辊的顺流换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且输入工艺、板带以及轧机参数,根据收集的参数选定需要换辊的换辊机架Fi,且待命机架Fj位于换辊机架Fi的上游,开始对需要换辊的机架Fi进行在线换辊;
S2、接到换辊命令后,在一定时间T内将待命机架Fj的轧辊压下并调速,并且对待命机架Fj和换辊机架Fi之间的过渡机架进行辊速调节并调整辊缝;
S3、当待命机架Fj和换辊机架Fi之间存在过渡机架Fj+1时,在变厚度区到达过渡机架Fj+1时,对过渡机架Fj+1的轧辊进行压下并调速,并且对过渡机架Fj+1的下游机架进行辊速调节并调整辊缝,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变厚度区的变厚度点每移动到下游机架时按照所述步骤S3进行调整,进而对待命机架Fj及下游的各机架的辊速及辊缝值进行相应的调整,待命机架Fj可以为第一机架至第五机架中的任一机架且换辊机架Fi位于待命机架Fj后方即i>j,变厚度区到换辊机架Fi后,换辊机架开始调节;
S4、对换辊机架Fi进行轧辊抬升及辊速调节,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变厚度区追踪:通过距离模型进行不断累积计算变厚度区离开待命机架Fj的距离Lj,当满足Lj-(i-j)L≥0时,其中L为两机架间距离,换辊机架Fi开始抬升和调速;
S42、换辊机架Fi轧辊抬升及辊速调节:
换辊机架Fi轧辊抬升过程中,通过张力控制模型和轧辊第一速度控制模型来调速,使换辊机架Fi改变辊缝时过渡机架Fi-1单位前张力保持不变,抬升时对上游机架轧制无影响;
S43、机架Fi+1及其下游机架辊速调节:
通过轧辊第一速度控制模型顺流对机架Fi+1及其下游各机架进行辊速调节,确保机架Fi下游各机架在机架Fi轧辊抬升时下游各机架的单位后张力保持不变;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待命机架Fj轧辊压下并调速:
待命机架Fj轧辊压下过程中,通过张力控制模型和轧辊第一速度控制模型来调速,使待命机架Fj改变辊缝时上游机架Fj-1的单位前张力保持不变,压下时对上游机架的轧制无影响;通过辊缝控制模型进行计算和调整,使待命机架Fj的出口厚度与待命机架Fj参与轧制前过渡机架Fj+1的辊缝值相等;同时通过距离模型跟踪变厚度区离开待命机架Fj的距离,将变厚度区控制在待命机架Fj和过渡机架Fj+1两个机架的距离之内,预设变厚度区从产生至到达过渡机架Fj+1的入口所需的时间为TMAX,
其中L′为待命机架Fj和过渡机架Fj+1两个机架间距离,Vf,j为待命机架Fj的轧辊线速度,则整个压下过程的时间T应小于TMAX;
S22、当待命机架Fj和换辊机架Fi之间存在过渡机架Fj+1时,对过渡机架Fj+1进行辊速调节并调整辊缝:
过渡机架Fj+1的辊速通过辊缝控制模型和张力变换及轧辊速度控制模型进行计算和调整,调整过渡机架Fj+1的辊缝值保证过渡机架Fj+1的出口厚度不变,并使过渡机架Fj+1的单位后张力值变为过渡机架Fj+2的单位后张力值;
S23、当待命机架Fj和换辊机架Fi之间存在过渡机架Fj+2以及过渡机架Fj+2存在下游机架时,对过渡机架Fj+2及其下游机架进行辊速调节:
通过轧辊第二速度控制模型顺流对机架Fj+2及其下游各机架进行辊速调节,确保机架Fj+2单位后张力值保持不变及下游各机架间张力值的稳定;
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变厚度区追踪:通过距离模型进行累积计算变厚度区离开待命机架Fj的距离Lj,当满足Lj-L′≥0时,过渡机架Fj+1开始压下和调速,其中L′为待命机架Fj和过渡机架Fj+1两个机架间距离;
S32、对过渡机架Fj+1的轧辊进行压下并调速:通过张力控制模型和轧辊第一速度控制模型来调速,使过渡机架Fj+1改变辊缝时待命机架Fj单位前张力保持不变,以保证两机架间张力值稳定;同时通过辊缝控制模型进行计算和调整,使过渡机架Fj+1的辊缝值与待命机架Fj参与轧制前过渡机架Fj+2的辊缝值相等;
S33、当待命机架Fj和换辊机架Fi之间存在过渡机架Fj+2以及过渡机架Fj+2存在下游机架时,对过渡机架Fj+2进行辊速调节并调整辊缝:
过渡机架Fj+2通过辊缝控制模型和张力变换及轧辊速度控制模型进行计算和调整,调整过渡机架Fj+2的辊缝值保证过渡机架Fj+2的出口厚度不变,并使过渡机架Fj+2的单位后张力值变为机架Fj+3的单位后张力值;
S34、对机架Fj+3及其下游机架进行辊速调节:
通过轧辊第二速度控制模型顺流对机架Fj+3及其下游各机架进行辊速调节,确保机架Fj+3单位后张力保持不变及下游各机架间张力值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9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