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氢氧化物无机熔体脱氯解毒卤代有机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9895.3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由才;戴世金;牛冬杰;郑怡琳;王燕;陈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3/32 | 分类号: | A62D3/32;A62D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氢氧化物 无机 熔体脱氯 解毒 有机 废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氢氧化物无机熔体脱氯解毒卤代有机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碱性氢氧化物装入坩埚中,混合搅拌,并加热到350‑450℃后1‑2h,取出后破碎、研磨得到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2)将上述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置入坩埚底部,置入密闭的加热设备中,加热至碱性氢氧化物熔化,通入氧气,预处理10‑20分钟;(3)将一定量的卤代有机物破碎,通过加料管加入到无机熔体底部,反应2‑3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不产生有害酸性气体和二噁英组分,可对大部分卤代有机物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熔融氢氧化物脱氯解毒卤代有机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有害废物及危险废物的产量持续增加。2014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8574万吨,2016年甚至达到1亿吨。而每年合法经营单位实际利用处置量却只保持在1500万吨/年左右,仅占15%。尚有85%的危险废物可能通过各种途径累积在周边环境,破坏生态的同时影响人类健康,制约可持续发展。
据2016年环保部发布了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有机废物是危险废物中产量巨大、污染严重的化学物质,包括工业有机残渣、医疗和制药废物(约占全部危废的14%)、杀虫剂农药(约占全部废物的11-16%)等。传统的卤代有机废物如有机农药及其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废旧油漆、化学中间产物多氯联苯等。由于此类有机废物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毒害和长期的潜在风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伤害。
目前,此类有机废物的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安全填埋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然而,由于此类废物往往有着较高的卤素含量,极易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危害性较大的二噁英、呋喃和挥发性有毒金属等物质,尾气的处理成本较高。同时,高氯含量也对水泥窑处置的水泥产品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其应用受到阻碍。现如今,有机类危险废物的大量堆存严重危害环境卫生及公共安全。
近些年来,为了有效处理卤代有机废物,达到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目的,出现了如碱金属催化还原新技术。此技术主要采用碱金属单质进行还原脱卤,从而达到处理和无害化的目的。然而,由于碱金属的长期保存条件苛刻,在工业应用中往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且脱氯产生的氯化氢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氢氧化物无机熔体脱氯解毒卤代有机废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氢氧化物无机熔体脱氯解毒卤代有机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碱性氢氧化物装入坩埚中,混合搅拌,并加热到350-450℃后1-2h,取出后破碎、研磨得到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
(2)将上述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置入坩埚底部,置入密闭的加热设备中,加热至碱性氢氧化物熔化,通入氧气,预处理10-20分钟;
(3)将一定量的卤代有机物破碎,通过加料管加入到无机熔体底部,反应2-3小时。
所述的碱性氢氧化物包括NaOH、LiOH、KOH、Mg(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以两种以上的碱性氢氧化物的摩尔比总量为1计,各碱性氢氧化物的添加量为0.3-1。
所述的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由两种摩尔比为1:0.3-1的碱性氢氧化物混合而成。
步骤(2)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的熔点确定,为200-500℃,所选的温度需满足氢氧化物的熔化要求。
步骤(3)所述的卤代有机物破碎后的粒径为0.15μm-0.50μm。
步骤(3)所述的卤代有机物的加入量与所述碱性氢氧化物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光催化甲醛分解技术
- 下一篇:一种高效组合式缓冲气垫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