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阳极板浇铸脱模剂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8772.8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6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沈强华;贾玉波;陈雯;程东杰;赵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精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3/00 | 分类号: | B22C3/00;B22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剂 悬浊液 浇铸 常规硫酸 分散均匀 聚乙烯醇 铜阳极板 聚羧酸 硫酸钡 附着力 复合 工艺技术领域 喷涂脱模剂 水分蒸发 团聚颗粒 分散性 铜冶炼 阳极板 致密膜 干粉 加水 模温 喷涂 铜模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阳极板浇铸脱模剂使用方法,属于铜冶炼浇铸工艺技术领域。将常规硫酸钡脱模剂或硫酸钡基复合脱模剂加水配置成悬浊液,然后向悬浊液中加入聚羧酸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聚乙烯醇分散均匀得到脱模剂悬浊液,待模温提高到180℃以上时,喷涂脱模剂悬浊液进行使用,其中聚羧酸、聚乙烯醇加入量为需配置成悬浊液的常规硫酸钡脱模剂或硫酸钡基复合脱模剂干粉总质量的0.3%~2.5%和0.2%~2%。本发明针对现有脱模剂的使用缺陷,添加其它物质,改变脱模剂悬浊液的表面张力和提高脱模剂微粒的分散性,使脱模剂悬浊液喷涂在热铜模上,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形成附着力较强的致密膜,并减少模板上团聚颗粒的形成,提高阳极板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阳极板浇铸脱模剂使用方法,属于铜冶炼浇铸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阳极板浇铸过程中需要使用脱模剂,涂在热铜模表面,在铜模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隔膜层,阻止高温铜液与铜模发生粘连。脱模剂对模具表面的裂纹、孔洞和凹坑也有修补作用。由于脱模剂的润滑性好,附着在模具内沿壁的脱模剂能减少阳极板的飞边毛刺。另外,采用喷涂方式将脱模剂分布在模具上,悬浊液蒸发水分时能对铜模降温,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目前铜厂普遍使用的脱模剂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硫酸钡粉末,另一种是将硫酸钡与其它氧化物复配,制备的复合脱模剂。这两种脱模剂的使用,通常是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浊液,由程序控制自动喷涂在模面上,存在的不足是悬浊液里的水分蒸发后脱模剂成粉状堆积,与铜模表面的附着力变差,在铜水入模时会使粉状脱模剂发生位移,降低了隔离效果,需要增大脱模剂用量才能发挥脱模剂的隔离作用,但是增大用量容易使阳极板底面附着的脱模剂过多形成“白板”现象,对后续电解有不利影响,还导致阳极泥产率高、品级低、处理成本增加。
脱模剂悬浊液喷涂到热铜模(模温在180℃~350℃)上,在水分快速蒸发的过程中,部分脱模剂微粒会抱团,其结果是当模具从脱模剂喷涂工位运行到浇铸工位时,悬浊液几乎蒸干,模板上出现了许多尺寸偏大的脱模剂团聚颗粒,此颗粒含有残余水,且与模板的附着力差,降低了脱模剂的隔离与修复效能。尽管铜水浇铸到含残余水团聚颗粒上不会出现铜水喷溅现象,但部分团聚颗粒会浮到浇铸铜水的上部,再继续受热蒸发,由于水蒸汽的逸冒,铜水凝固时阳极板的上部会形成众多的鼓包和气孔。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提高模温和提高铜水浇铸温度,但带来了系统维护成本增加和能耗偏高的弊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阳极板浇铸脱模剂使用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脱模剂的使用缺陷,提出在保留硫酸钡脱模剂和硫酸钡基复合脱模剂使用优点的同时,添加其它物质,改变脱模剂悬浊液的表面张力和提高脱模剂微粒的分散性,使脱模剂悬浊液喷涂在热铜模上,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形成附着力较强的致密膜,并减少模板上团聚颗粒的形成,提高阳极板外观质量。
本发明在硫酸钡脱模剂和硫酸钡基复合脱模剂的基础上,对其成分与配比量进行调整,再加入添加剂聚乙烯醇与聚羧酸水溶液,高聚物添加剂聚乙烯醇[C2H4O]n,通常为粉末状、片状或絮状的白色固体,是小分子乙烯的高聚物,无味且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与平滑性。聚羧酸(C16H14O3)n是一种水溶性高聚物,其分子为梳状结构,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其吸附性与被吸附共聚物的空间位阻效应和静电排斥力有关,且环保性高,不易燃。这两种添加剂的加入能够降低脱模剂悬浊液的表面张力,增强其附着力与稳定性,提高脱模剂固体颗粒的分散性,使脱模剂悬浊液在铜板上遇热蒸发水份后能够形成稳定致密的隔膜层,本发明脱模剂能够有效缓解铜阳极板白板率高、面结渣结块过大的现象,同时能够保护铜模,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铜阳极板浇铸脱模剂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精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精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8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型砂添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滚筒冷却破碎筛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