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指针手持角度仪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8430.6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8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利;梁勇;张继生;姬绍川;张宝;郭志斌;杨倩;孟天舒;季超;张博文;丁晓辉;董宏伟;李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 | 分类号: | G01B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针 贯穿孔 刻度盘 防错 一端设置 指针 双指针 穿孔 低压铸造模具 角度测量工具 刻度盘表面 边缘位置 角度过程 模具造型 偏离中心 测量端 刻度线 拔模 锅钉 修模 质量管理 测量 填补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了双指针手持角度仪器,包括手持量针、刻度盘和防错指针,所述手持量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且手持量针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端,所述防错指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刻度盘表面偏离中心15mm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贯穿孔,所述刻度盘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手持量针、防错指针和刻度盘通过依次插设在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内的锅钉连接,所述防错指针位于手持量针和刻度盘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低压铸造模具修拔模角度过程中完全凭借经验修模,或现有角度测量工具使用、读数不便的问题,具有方便快捷、填补测量缺失、模具造型统一、便于质量管理的优点,使用较为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指针手持角度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生产过程中,模具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轮毂外观、内在质量优良的关键。其中,底模模具决定轮毂的正面造型和外观,因底模某处造型拔模角度小造成轮毂生产过程中拔模困难,出现刮伤、粘铝等外观质量问题时常发生,图纸上虽然可以明确标出修改方案,但现场维修过程中,因没有合适的拔模角度测量工具,精修工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去修整角度,造成的结果是原始造型被破坏的严重,有凹坑或面不平等外观问题,继而可能引发客户的严重抱怨。虽然也采购使用过诸如角尺、角规、万能角度尺等工具,但都因为模具造型问题,如同一面上由不同的小曲面构成,造型怪异等,而出现测量、读数不便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低压铸造模具修拔模角度过程中完全凭借经验修模,或现有角度测量工具使用、读数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双指针手持角度仪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指针手持角度仪器,包括手持量针、刻度盘和防错指针,所述手持量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且手持量针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端,所述防错指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刻度盘表面偏离中心15mm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贯穿孔,所述刻度盘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手持量针、防错指针和刻度盘通过依次插设在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内的锅钉连接,所述防错指针位于手持量针和刻度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锅钉与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刻度线包括深和宽均为0.5mm的零刻度线,所述零刻度线位于刻度盘中心与第三贯穿孔中心的连接线上,所述零刻度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小格2°、大格6°共60°的测量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刻度盘的直径为70mm、厚度为2mm、材质为量具钢、表面粗糙度3.2、硬度≥60HRC。
优选地,所述防错指针的材质、硬度、粗糙度与刻度盘相同,所述防错指针的长度为39mm、厚度为1mm,所述防错指针的一端为指针状,所述防错指针的另一端为直径8mm的圆形状。
优选地,所述手持量针的材质、硬度、粗糙度、厚度与刻度盘相同,所述手持量针的长度为200mm,所述手持量针靠近第一贯穿孔的一端为指针状,所述测量端的宽度为2mm、长4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方便快捷,操作人员可单手手持量针把握部位,将测量前端贴紧测量平面,即可通过量针指针尖端与零刻度的夹角而快速读出拔模角度。
2、填补测量缺失,以前操作人员基本凭借经验去修整拔模角度,经常出现造型修整变形的质量问题,造成模具重新补焊或报废,严重的引发客户抱怨情况。
3、模具造型统一,以前因角度测量问题,模具修整后,同一款轮型,不同模具号之间经常出现同部位造型不一致问题,给质量检验部门造成很大不便,因此问题,还专门制作了极限样块,做了培训,过程非常复杂,浪费了人力和时间,通过此专利的设计,彻底解决了此过程的复杂性,并给模具造型统一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8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