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式脱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7732.1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5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聂慧君;曾波涛;梅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电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1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除雾器 塔体 冲刷 脱硫装置 喷淋管 循环式 除雾 叶片横截面 转折 除雾叶片 多层叶片 两端转动 竖直设置 竖直位置 侧壁 两层 体内 堵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式脱硫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方各设置有一排喷淋管,所述塔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除雾器包括多层叶片,所述叶片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叶片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塔体的侧壁上,除雾工作时,相邻两层的所述叶片呈一定夹角,冲刷时,所有所述叶片竖直设置。这种结构,无论设置多少层除雾叶片,叶片之间的转折多大,冲刷时,叶片处于竖直位置,喷淋管都能冲刷到叶片的所有表面,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叶片的层数和转折角度,来获取高的除雾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式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装置主要是脱去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气体,在湿法脱硫,脱硫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 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除雾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气体通过波形板除雾器后,基本上不含雾沫。烟气通过除雾器的弯曲通道,在惯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脱硫后的烟气以一定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快速、连续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雾滴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浆液池内,实现了气液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
由这个原理可见,要使得除雾器的除雾效果足够好,必须要让叶片的转折足够多,转折的幅度要大,但是一旦叶片的转折多且转折幅度大,则会造成喷淋管无法冲刷到某些转折处,这是一个目前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式脱硫装置,除雾效率高,且不会发生堵塞。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循环式脱硫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方各设置有一排喷淋管,所述塔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除雾器包括多层叶片,所述叶片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叶片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塔体的侧壁上,除雾工作时,相邻两层的所述叶片呈一定夹角,冲刷时,所有所述叶片竖直设置。这种结构,无论设置多少层除雾叶片,叶片之间的转折多大,冲刷时,叶片处于竖直位置,喷淋管都能冲刷到叶片的所有表面,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叶片的层数和转折角度,来获取高的除雾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转动到竖直位置时,下层的所述叶片插入到上层所述叶片的间隙内。这样设置,上下层之间叶片的距离更加接近,以获得更好的除雾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一端伸出所述塔体侧壁,所述叶片伸出所述塔体侧壁部分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塔体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目的是让叶片在转动时候实现联动,我们只要转动同一层上任意一片叶片,就能带动同一层上所有叶片同时转动相同的角度,方便我们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塔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分为四层。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结构,无论设置多少层除雾叶片,叶片之间的转折多大,冲刷时,叶片处于竖直位置,喷淋管都能冲刷到叶片的所有表面,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叶片的层数和转折角度,来获取高的除雾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除雾工作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电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电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7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