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16460.3 | 申请日: | 201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慎林;高彩彬;张佳庆;程泽扬;罗其颖;何祺东;刘爱玲;王昌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富氧环境 燃烧特性 实验装置 数据采集系统 氧气监测系统 电缆 测试系统 点火系统 电缆支撑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燃烧参数 坩埚 测量 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模数转换模块 成分传感器 传感器数据 氧气传感器 舵机控制 加热材料 控制指令 实验材料 外壳顶部 坩埚内壁 电热丝 热电偶 热流计 壳体 盛放 烟气 氧气 采集 辐射 监测 计算机 研究 | ||
1.一种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电缆支撑系统、点火系统、燃烧参数测试系统、氧气监测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的进气系统包括气瓶(2)、进气管道(3)及流量控制器(4),流量控制器(4)设置在进气管道(3)上,进气管道(3)一端连接气瓶(2),另一端连通到壳体(1)内;
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道(6)和排烟风机(5),排气管道(6)设置在壳体(1)顶部并与壳体(1)连通,排气管道(6)内部安装有耐高温的排烟风机(5);
所述电缆支撑系统包括支架(7),支架(7)的一端横向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位于进气管道(3)的上方,支架(7)的另一端设置坩埚(8);
所述点火系统包括开关(10)、电线(11)、高温陶瓷管(12)及电热丝(13),开关(10)、电线(11)及电热丝(13)依次连接,电热丝(13)布置在坩埚(8)的内部,测试电缆(9)切成段放在电热丝(13)上,电线(11)从壳体(1)侧壁开孔伸进壳体(1)内部;
所述燃烧参数测试系统包括热电偶束(14)、气体传感器(15)、辐射热流计(16),热电偶束(14)布置在坩埚(8)上方,热电偶束(14)能测到电热丝(13)上设置的测试电缆(9)的火焰中心线温度,气体传感器(15)设置在测试电缆(9)火焰上方烟气羽流区域,辐射热流计(16)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
所述氧气监测系统包括舵机(17)、转向臂(18)、氧气传感器(19)及舵机控制板(23),转向臂(18)连接舵机(17)和氧气传感器(19),舵机(17)固定在壳体(1)上,舵机(17)控制板(23)设置在壳体(1)外部,舵机控制板(23)和舵机(17)通过控制线连接,舵机(17)可控制转向臂(18)水平旋转,使氧气传感器(19)在紧挨着坩埚(8)位置;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设置在壳体(1)外部,包括计算机(20)、多功能数据采集卡(21)、数模转换模块(22),多功能数据采集卡(21)模拟量输入端分别连接热电偶束(14)、气体传感器(15)及辐射热流计(16),多功能数据采集卡(21)的输出端连接计算机(20),计算机(20)分别连接流量控制器(4)、舵机控制板(23)、点火开关(10)及风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系统包括氧气进气系统和氮气进气系统,每套系统均包括气瓶(2)、进气管道(3)、流量控制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13)采用镍铬电热丝,加热温度可达9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11)在壳体(1)内部穿过高温陶瓷管(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器(15)可测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热流计(16)与测试电缆(9)火焰处于水平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富氧环境下电缆燃烧特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20)通过数模转换模块(22)连接流量控制器(4)、舵机控制板(23)、点火开关(10)及风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合肥工业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4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矿烧结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确读数的滴定装置及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