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硅气凝胶/有机氟聚合物复合薄膜、其制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6367.2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同;李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27/08;C08L27/20;C08L27/12;C08L101/06;C08L79/08;C08K3/36;C08J5/18;C08J7/12;C09K5/06;C09K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凝胶 有机 聚合物 复合 薄膜 制法 应用 | ||
1.一种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致变色染料和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所述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中热致变色染料的含量为0.01~50wt%;
所述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包括氧化硅气凝胶/有机氟聚合物复合薄膜和相变材料,所述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通过溶液填充和/或熔融填充的方式,将相变材料填充入氧化硅气凝胶/有机氟聚合物复合薄膜中获得,其中,所述氧化硅气凝胶/有机氟聚合物复合薄膜包括氧化硅气凝胶微粉和有机氟聚合物交联剂,其中,所述氧化硅气凝胶微粉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所述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包含微孔、介孔和宏孔,所述有机氟聚合物交联剂均匀分散在氧化硅气凝胶微粉之间;所述相变材料选自石蜡、聚乙二醇、多元醇、烷烃、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聚丙烯酸、离子液体和聚烯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热致变色染料选自无机热致变色染料和/或有机热致变色染料,所述无机热致变色染料选自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和金属络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有机热致变色染料选自螺环类化合物、双蒽酮类化合物、席夫碱类化合物、荧烃类化合物、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和电子授受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选自铜、银和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合金选自铜-锌、金-锌、银-镉和金-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铁、氧化铅和氧化汞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金属氧化物的多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络合物选自席夫碱金属络合物、三苯甲烷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和有机胺或铵金属络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苯甲烷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选自甲基百里酚蓝、二甲酚橙与二价金属离子及镧系形成的三苯甲烷类系列金属缩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金属离子选自Mg2+和/或Ca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胺或铵金属络合物选自无机离子及金属离子络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离子包括ClO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卤化物选自HgI2、HgI2·AgI、Ag2HgI4、Cu2HgI4和Ag2Hg4·Cu2HgI4 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的厚度为10μm~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相变复合薄膜中相变材料的含量为1~99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3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