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设备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15213.1 | 申请日: | 201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戴莹瑛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方法。无线充电设备用于为至少一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器,以及连接于控制器的N个无线充电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无线充电模块连接至供电模块;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无线充电模块依次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在其中一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连接成功时,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为与其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单个控制器控制N个无线充电模块,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在日常的一些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实现无需充电线即可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非常便捷。
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中,分布有多个无线充电线圈,从而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任意位置均能够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每个无线充电线圈均需通过单独的控制芯片进行独立控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方法,通过单个控制器控制N个无线充电模块,节约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为至少一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器,以及连接于控制器的N个无线充电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无线充电模块连接至供电模块;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无线充电模块依次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在其中一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连接成功时,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为与其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供电模块、控制器,以及连接于控制器的N个无线充电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方法包括:控制各无线充电模块依次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判断是否存在其中一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成功;若判定存在其中一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通信连接成功,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为与其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控制器控制N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其中一个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连接成功,则说明无线充电设备上存在电子设备,从而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连接成功的无线充电模块为电子设备充电,即通过单个控制器控制N个无线充电模块,节约了成本。
另外,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分别与N个无线充电模块对应的N个检测模块;每个检测模块设置在一个无线充电模块的区域内;控制器用于通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存在电子设备靠近检测模块对应的无线充电模块;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检测到电子设备靠近至少一个检测模块对应的无线充电模块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模块对应的各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与各无线充电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检测各无线充电模块上是否存在电子设备,然后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模块对应的各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再控制检测到电子设备的检测模块对应的各无线充电模块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节约了功耗。
另外,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线圈与开关;开关的一端连接于无线充电线圈,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模块;开关还设有控制端,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端控制开关关断或闭合;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中的开关闭合,以利用无线充电线圈对位于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无线充电模块的具体结构,控制器可以仅控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的开关闭合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此时其他无线充电模块的开关处于关断状态,节约了功耗。
另外,任意相邻的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本实施方式中,避免了相邻无线充电线圈间的互相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