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3602.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汤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16/40 | 分类号: | C23C16/40;C23C16/4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金属氧化物薄膜 气相沉积系统 原子层化学 交替重复 脉冲循环 生长控制 生长 可调 可控 调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通过调节M源和Si源交替重复生长控制薄膜的厚度,通过调节M源和Si源各自的脉冲循环次数调控薄膜的组分,实现薄膜组分和厚度的控制,操作简单,可控可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组分可调、可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多组元金属氧化物薄膜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组分直接影响薄膜的电学性能,因此薄膜组分的调控成为行业人员研究的重点。传统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工艺多采用物理溅射的方法,通过制备不同组分配比陶瓷靶材,借助脉冲激光沉积系统或磁控溅射系统生长与设计组分配比一致的氧化物薄膜,原材料成本较高,制备过程复杂。
为了避免传统工艺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通过调节M源和Si源交替重复生长控制薄膜的厚度,通过调节M源和Si源各自的脉冲循环次数调控薄膜的组分,实现薄膜组分和厚度的控制,操作简单,可控可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所述制备过程如下:
a)将基底放入适量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分钟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3分钟,去除表面杂质,然后利用高纯氮气吹干后置于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腔体内的样品台上,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过程中,Si源选用三(二甲胺基)硅(Si(N(CH3)2)3),氧源可在臭氧和水中任选一种,M可在Hf、Zr、Ti中任选一种,所用金属源分别为四(二甲胺基)铪(Hf(N(CH3)2)4)、四(二甲胺基)锆(Zr(N(C2H5)2)4)、四(二甲胺基)钛(Ti(N(CH3)2)4),衬底温度在300-400℃范围内,源的温度在180-200℃范围内;
b)利用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在基底上沉积(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时,首先生长n1个循环的MO2,n1在1-5范围内选择,而后生长m1个循环的SiO2,m1在1-5范围内选择,然后再生长n2个循环的MO2,n2在1-5范围内选择,紧接着生长m2个循环的SiO2,m2在1-5范围内选择,如此交替重复生长,其中交替重复生长次数根据薄膜厚度需要可在2-200范围内选择;
c)生长后的(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原位保温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范围内,确保薄膜中各组分在衬底温度下扩散,形成组分均匀的薄膜。
附图说明
图1: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MO2)x(SiO2)1-x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师范学院,未经安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3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DD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热耦合的石英圆顶热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