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岩上覆砂性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2460.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术;陈强;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岩 大直径孔 套管 覆砂 随钻 塌陷 施工 交通工程领域 安全事故 城市轨道 砂性土 灌浆 钻孔 固孔 孔壁 溶洞 水土流失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岩上覆砂性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钻大直径孔,使第一套管随钻进入基岩;灌浆。在钻孔时,第一套管随钻进入基岩,使得第一套管能够在大直径孔中起到固孔作用,从而避免大直径孔孔壁的砂性土流入已贯穿的溶洞发生塌陷,避免水土流失,防止大规模塌陷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别是一种基岩上覆砂性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岩溶处理一般情况是,在溶洞地层上方土体为粘土等较为稳定的地层或者有一定整体性的岩层中,采用直接钻孔后下管进行注浆的方案。但若在遇到溶洞地层上方为覆砂性土等地层时,在钻孔过程中极易出现钻孔击穿溶洞顶板导致上方水土流失甚至大规模的塌陷,同时无法有效的进行填充砂、注浆填充加固等处理。这样有可能造成后续建构物施工或者运营时地层二次塌陷给工程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岩上覆砂性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岩上覆砂性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钻大直径孔,使第一套管随钻进入基岩;
灌浆。
在钻孔时,第一套管随钻进入基岩,使得第一套管能够在大直径孔中起到固孔作用,从而避免大直径孔孔壁的砂性土发生塌陷,避免水土流失,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灌浆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大直径孔的底部钻小直径孔;
在第一套管中放置第二套管,使第二套管与小直径孔孔壁的基岩贴合;
灌浆时,在第二套管内进行。
通过在第一套管中设置尺寸更小的第二套管,使得第一套管能够被取出,避免第一套管的存在影响后续盾构施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一套管为钢套管,在第二套管与小直径孔孔壁的基岩贴合后,进行以下步骤:
取出第一套管。
第一套管设置为钢套管,钢套管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满足随钻下管的要求。但由于第一套管的强度高,不易变形,因此,第一套管留在大直径孔中,容易在灌浆过程中抱死,不便于取出第一套管,进而影响后续的盾构施工。因此,在灌浆前,在第一套管中安置第二套管,取出第一套管后,再在尺寸相对较小的第二套管内进行灌浆操作,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套管遗留在大直径孔中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二套管为PPR管。
第二套管选用PPR管,相对于钢套管,PPR管的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将PPR管留在孔中,不会影响后续的施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灌浆时,将止浆塞的一部分埋设于第二套管内,另一部分埋设于基岩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灌浆时,将止浆塞的1/3埋设于第二套管内,将止浆塞的2/3埋设于基岩内。
为了保证在灌浆后能够顺利拔出止浆塞,将止浆塞的一部分埋设于第二套管内,另一部分埋到基岩中。具体的,使止浆塞的1/3埋在第二套管内,2/3埋设在基岩内,这种长度分配有利于既能够使止浆塞的位置稳定,又使得灌浆完成后能够顺利拔出止浆塞。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第一套管随钻进入基岩中,第一套管进入基岩的深度大于基岩中溶隙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2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