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传感器防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2196.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亮;马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V1/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传感器 电路控制单元 数据存储 通讯单元 雷击 井下传感器 地面仪器 防雷系统 钻孔 地震前兆 交流电 交流供电电源 直流供电电源 电缆连接 工程测量 功能分离 井下钻孔 内传感器 无线连接 应变观测 传感器 有效地 井下 观测 矿山 维修 伤害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传感器防雷系统,钻孔传感器装于井下,包括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和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与井下钻孔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与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无线连接,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连接有直流供电电源,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连接有交流供电电源。将地面仪器功能分离,使得在遭受雷击时,只损坏采用交流电的地面仪器部分,而井下传感器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击对钻孔内传感器的伤害,从而解决雷击损坏井下传感器不易维修的问题。应用于地震前兆应变观测、矿山及其他工程测量等钻孔观测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传感器的防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钻孔传感器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钻孔传感器应用于地震前兆应变观测、矿山及其他工程测量等钻孔观测领域。
目前,钻孔仪器观测系统如图1所示:
钻孔仪器观测系统(如体积式钻孔应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和钻孔倾斜仪器等)包括井下传感器和地面仪器两部分。钻孔内传感器完成观测信号的转换,通过电缆传送给地面仪器。地面仪器包括给井下传感器供电,数据采集、数据存储,通讯部分和电源等部分组成。井下探头通过电缆和地面主机相连,电缆主要包括供电电源此线、信号线和控制线等。主机供电主要是通过220伏交流电供电,主机也提供12伏电瓶供电插座,目的为了交流电停电时保证数据的连续正常观测。
雷击损坏主要是有220伏交流电引入。引入的通道一是220伏交流电供电通道;另外是通讯网络,由网络通讯RJ45线引入。
目前钻孔观测仪器所用的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钻孔体应变采用压力传感器,钻孔倾斜仪和分量式钻孔应变仪采用电容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主要为半导体压电阻抗扩散压力传感器,原理是在薄片表面形成半导体变形压力,通过外力(压力)使薄片变形而产生压电阻抗效果,从而使阻抗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
如果雷击后井下传感器损坏,不论是压力传感器,还是位移传感器由于耦合的原因均无法维修。
钻孔仪器工作时需要将传感器安装在井下近百米的钻孔中,并且需要将传感器与井下岩石通过水泥进行耦合。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传感器遭受雷击损坏,由于耦合原因,探头没有办法维修,只能通过钻机将传感器取出进行维修,维修后再进行安装,同时需要水泥进行重新耦合。遭受雷击损坏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取出、维修和重新安装费用比较高;二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影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具体应用中,需要用膨胀水泥将探头耦合到井下岩孔内,如果工作时井下传感器遭到雷击损坏后,主要原因是井下探头采用电子电路放大结构,易遭雷击损坏,由于水泥固结使得探头不能够取出进行维修。如果需要恢复观测,只能靠钻井将井下探头钻出,进行维修后或更换重新安装,另外,这种高灵敏度的仪器重新安装后需要稳定时间非常长,恢复观测成本非常大。
现有技术中,行业内在台站开展防雷技术改造,采用的技术是采用在主机到传感器的电缆中间接电感、压敏电阻、放电管、瞬态二极管等防雷器件组成的电路模块,通过与大地相连的地线放电来实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主要是,对于感应雷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如果是直击雷,或者感应雷比较剧烈,井下传感器非常容易损坏。多年的观测经验已说明了该方法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孔传感器防雷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钻孔传感器防雷系统,钻孔传感器装于井下,包括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和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所述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与井下钻孔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所述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与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无线连接,所述钻孔传感器电路控制单元连接有直流供电电源,所述数据存储及通讯单元连接有交流供电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2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