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HGF的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的药物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2118.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郑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至成蓉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K31/4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表达 肝癌 基因 变构体 患者药物 肿瘤耐药 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肿瘤活性 有效抑制 体外 应用 体内 调控 发现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HGF的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的药物及用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发现能够有效抑制LPAR6基因高表达且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肿瘤耐药的物质和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HGF或/和其变构体作为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药物的应用,以及HGF或/和其变构体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药物的应用。本发明中含有HGF或其变构体的药物能够在体外和体内调控LPAR6的表达,得到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肿瘤耐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HGF的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的药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肝癌死亡率在全球肿瘤领域里排名第二,中国每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新发病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高居我国第三,2017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超85万,且这一数字仍然在持续增长。
研究表明非酒精性因数导致的肝癌与肥胖紧密相关,体重超标的人群患肝癌的概率比正常体重人群高1.68~4倍。我国肥胖人群近1.3亿,全球肥胖人群已超过6亿,这将进一步加重肝癌的发病率。遗憾的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一线药物只有一种,并且用药一段时期后很容易出现肿瘤耐药。肝癌病人的二线治疗药物,国内也只有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种类严重不足。与此同时,肝癌在亚洲,美国和非洲中部发病率很高,其它地方发病率较低,导致了西方外企对该领域药物研发不重视,加重了该领域治疗药物的严重缺乏。在肝癌药物开发的过去8年中,很多基于不同靶点的药物都在Phase III trails中失败。索拉菲尼(Sorafenib)是目前肝癌药物治疗的主力,但该药物的有效响应率低,副作用大,给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带来了额外的严重生理和心理伤害,并且用药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耐药。
因而发现新的靶点、开发出特异强、副作用低的药物来治疗肝癌是国家医疗发展非常迫切的问题。
LPAR6是近几年新被鉴定出来的LPA受体家族成员,和P2RY4的同源性很高。研究表明LPAR6可以通过Gα13-Rho信号通路介导cAMP的聚集以及Rho依赖的细胞形态学改变。LPAR6在上皮细胞中表达很高,目前已发现该基因中的一些突变会导致秃顶。另外一方面,有两篇文献报道,敲低LPAR6基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同时,免疫组化显示LPAR6基因高表达的肿瘤样本,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更高。
通过TCGA数据库和临床病理标本分析表明,LPAR6特异性的在肝癌患者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靶点。在细胞水平上,敲低LPAR6基因,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而过表达LPAR6则能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发现能够有效抑制LPAR6基因高表达且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肿瘤耐药的物质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发现能够有效抑制LPAR6基因高表达且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肿瘤耐药的物质和方法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具有HGF的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的药物及用途。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HGF或/和其变构体作为治疗LPAR6基因高表达肝癌患者药物的应用。
HGF是由间质细胞所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上皮来源的细胞。它可以结合于c-Met受体激活酪氨酸激酶通路来调节细胞的生长、运动及形态学的发生,它能够促进肝脏、皮肤以及上皮类器官的修复。研究表明,Met受体突变所介导的异常HGF/SF–MET信号,Crosstalk of Met with EGFR,ERBB2,IGF1R and TGFβ或是GF/SF–MET具有促进血管形成的功能,导致了HGF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至成蓉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至成蓉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2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