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1676.0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珊丹;邢恩德;荣浩;刘艳萍;郭建英;李锦荣;田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姜波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废弃地 土堆 生态袋 半干旱地区 由上向下 边坡 多行 坡面 灌木 水土流失 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度方向间隔 草本植物 干旱地区 间隔设置 相邻两行 防沙网 可降解 敷设 防治 裸地 压实 套种 水土保持 植被 生长 土壤 覆盖 种植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矿山废弃地土堆的边坡和平台上分别敷设一层土壤并压实;步骤S2:在每阶坡面上由上向下沿坡面高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多行生态袋,相邻两行生态袋之间的坡面和平台上套种符合当地生长的多年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步骤S3:利用可降解的防沙网对坡面上的裸地和平台进行覆盖;步骤S4:定期植被管理。在矿山废弃地土堆的边坡和平台上分别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同时在坡面上由上向下间隔设置多行生态袋,有利于对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进行水土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对地表产生剧烈扰动,大量剥离物堆积而成的废弃地土堆改变了土壤原有机械组成和结构,加之排土过程中重型卡车碾压使地表严重压实,水分条件差、土壤贫瘠、生物活性低等问题使矿山废弃地土堆的植被重建十分困难,强降雨、大风和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面蚀、沟蚀,还会出现沙砾化面蚀、沉陷、崩塌、滑坡等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矿山废弃地土堆作为一种人为作用诱发产生的特殊人工再塑侵蚀地貌,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通常矿山废弃地土堆的高度超过近百米,有的甚至更高,另外边坡若不进行防护也容易发生垮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矿山废弃地土堆的外周包括由下往上呈螺旋形的通道,其通道即为平台。废弃地土堆的外周即为坡面,平台将坡面分割成多阶坡面。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土堆边坡植被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边坡固定及工程绿化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植物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矿山废弃地土堆的重建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专利多种多样,但适用于自然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半干旱地区矿山边坡植被建设的成熟技术较缺乏、针对性不强;土壤改良技术局限性大,效果缓慢;边坡固定及工程绿化技术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后期管护严格,不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生态修复中应用;另外,在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边坡植被建设中,既要保证植被成活率又要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技术几乎是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半干旱地区尤其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进行防治的方法,其成效快,保水效果强、防风防沙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矿山废弃地土堆的边坡和平台上分别敷设一层土壤并压实;
步骤S2:在每阶坡面由上向下沿坡面高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多行生态袋,相邻两行生态袋之间的坡面和平台上套种符合当地生长的多年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步骤S3:利用可降解的防沙网对坡面上的裸地和平台进行覆盖;
步骤S4:定期植被管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矿山废弃地土堆的边坡和平台上分别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同时在坡面上由上向下间隔设置多行生态袋,其中,设置多行生态袋有利于减少坡面地表径流,另外相邻的两行生态袋之间套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灌木,有利于对坡面水土流失的防治,另外平台上种植套种灌草有利于加快生态恢复,同时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水土保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覆土壤为表层土,且其厚度为50-80c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为植被生长提供土壤条件,同时可防止边坡和平台的水土流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生态袋的面料为夹层结构,袋体内盛装有生物肥料和土壤的混合物,夹层面料之间均匀的散布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1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