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多机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11018.1 | 申请日: | 201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林;韩宜秀;解相朋;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事件 触发 机制 机电 力系 广域 阻尼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多机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方法,多机电力系统由向量数据集中器、事件触发器、PMU、发电机以及广域阻尼控制器构建的广域阻尼控制系统控制,其中,所述广域阻尼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DoS攻击模型,用以模拟现实DoS攻击;S2:判断控制信号是否被所述DoS攻击阻断,广域阻尼控制器根据判断结果弹性控制保证所述多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S3:向量数据集中器中将每次采集到的多机电力系统的状态信号传递至事件触发器,判断是否满足事件触发器的触发算法;S4:事件触发器响应于步骤S3的判断结果控制信号是否传递至广域阻尼控制器,减少有限宽带资源的占用;本发明可保证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多机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大电网之间的互联也越来越强,大电网互联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已经成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对电网运行的各种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本地测量信息及少量区域信息的常规保护、控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面临较的困难,基于GPS技术构建的广域测量系统使得从系统角度综合考虑的广域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设专用网络投资巨大,所以建设多信息共用同一平台的智能电网成为主要方向。网络控制系统往往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采集的动态信息以及各类控制信号通过网络通信通道进行传输,随着网络的开放性越来越高,这就势必会增加网络攻击的可能性。网络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例如,欺骗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拒绝服务攻击会占用通信通道,消耗网络带宽,导致正常的通信被阻断;信号传输被阻断就可能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不稳定。如何在有攻击时稳定系统,保障运行,增加控制器的弹性控制性能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多个节点共用同一有限的带宽资源,如何节省带宽,避免拥堵,增加控制的时效性也很重要。传统的周期采样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冗余信号,增加网络压力,如何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稳定以及人们期望的性能条件下,减少数据包的发送数量,节省宝贵的带宽资源也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多机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性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多机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方法,所述多机电力系统由向量数据集中器、事件触发器、PMU、发电机以及广域阻尼控制器构建的广域阻尼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向量数据集中器用于记录所述PMU的数据值,所述事件触发器用于响应所述多机电力系统的采样信号,并将所述采样信号发送至所述广域阻尼控制器,所述广域阻尼控制器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多机电力系统;其中,所述广域阻尼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建立DoS攻击模型,用以模拟现实DoS攻击;
S2:判断控制信号是否被所述DoS攻击阻断,所述广域阻尼控制器根据判断结果弹性控制保证所述多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S3:所述向量数据集中器中将每次采集到的所述多机电力系统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所述事件触发器,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触发器的触发算法;
S4:所述事件触发器响应于步骤S3的判断结果控制信号是否传递至所述广域阻尼控制器,减少有限宽带资源的占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步骤:事件触发机制的建立,并基于所述DoS攻击模型和所述事件触发机制建立多机电力系统模型数学控制模型。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步骤:设立所述多机电力系统数学控制模型稳定切换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多机电力系统数学控制模型的建模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1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